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校长人工智能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校长需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docx
文件大小:15.5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1.93千字
文档摘要

校长人工智能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校长需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参加本次人工智能教育培训,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图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陶行知先生曾言:“教育是立国之本”,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航者,校长必须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开放的心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方能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把握先机,为学生的成长筑牢根基。

一、浪潮奔涌: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新形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代的发展如同奔涌的江水,永不停歇。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教育的各个角落,深刻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打开了全新的学习大门。以往,历史课上学生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去想象古代战场的金戈铁马、王朝更迭的波澜壮阔,而现在借助VR技术,学生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古战场中,亲眼目睹士兵的呐喊、战马的嘶鸣,感受历史的厚重;在科学实验课上,AR技术可以将微观的化学分子结构、复杂的物理原理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这种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领域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它能够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薄弱点和学习进度。基于这些数据,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生成专属的学习材料,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甚至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系统会优先推送基础概念讲解和针对性练习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会提供拓展性的数学难题和学术前沿知识,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有效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带来了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

二、固本培元:坚守教育的本质与温度

面对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担忧的声音,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让教育失去原有的温度。然而,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用温情、仁爱且智慧的心去唤醒、激发和引导生命潜能,这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

学校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学生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培育的摇篮。在学校里,学生们与同龄人一起学习、生活、玩耍,通过合作完成项目、参与社团活动、解决矛盾冲突等,逐渐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如何融入集体。这些宝贵的社交经验和情感体验,是在虚拟的人工智能环境中无法获得的。同时,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学校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场域。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创新的可能性。这些都彰显了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更应坚守教育的本质,发挥自身的优势,承担起“站在后天培养明天的孩子”的使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三、破立并举:重构人工智能时代育人体系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师生关系的颠覆性变革,也促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这无疑给学校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使命。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我们必须对现有的育人体系进行重塑。

在课堂教学层面,要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过去,我们的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学生更需要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设计要从单纯的知识视角转向素养视角,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方式也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自主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人工智能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协同育人。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文关怀,能够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价值观的引导;人工智能则以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教学提供精准的辅助。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人工智能生成的个性化学习材料,也需要教师进行筛选和优化,使其更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

在人工智能时代,校长肩负着引领学校发展的重任。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拥抱人工智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坚守教育的本质,不断探索创新,重构育人体系,让学校在新的教育环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