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暑假开学第一课防疫教育.pptx
文件大小:2.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2.62千字
文档摘要

暑假开学第一课防疫教育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基础防护措施

01

疫情形势认知

03

健康监测管理

04

应急处置流程

05

心理调适指导

06

家校协作机制

01

PART

疫情形势认知

全球疫情最新动态

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各国疫情形势不同,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疫情动态。

01.

疫苗接种成为全球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但接种率、接种效果等仍存在差异。

02.

疫情防控措施仍需坚持,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

03.

变异病毒传播特点

变异病毒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大挑战。

1

变异病毒可能导致已有免疫逃逸现象,降低疫苗保护效果。

2

变异病毒的出现需要密切监测,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3

校园防控核心意义

校园是人员聚集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防控意义重大。

校园防控可以保护师生健康,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校园防控措施包括加强人员管理、环境消毒、应急处置等方面。

02

PART

基础防护措施

选用医用口罩

佩戴前确保手部卫生,将口罩完全覆盖口鼻,避免漏气,佩戴后不要随意触摸。

佩戴方法

口罩更换

当口罩潮湿或污染时,应立即更换,以确保防护效果。

医用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传播,应选用符合标准的医用口罩。

正确佩戴口罩方法

七步洗手法演示

洗手时机

在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佩戴口罩前后等情况下需要洗手。

03

02

01

洗手步骤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洗;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洗;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搓洗;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洗;第五步,握住大拇指旋转搓洗;第六步,将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洗;第七步,清洗手腕和手臂。

洗手注意事项

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确保清洗全面,不留死角。

保持距离

在公共场所,应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注意事项

在排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社交安全距离标准

03

PART

健康监测管理

体温自检工具

使用准确、可靠的体温计进行体温自检,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体温计。

体温自检规范流程

体温自检频率

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体温自检方法

将体温计置于腋下或舌下,保持5-10分钟,取出后读取体温数据。

症状上报制度说明

上报对象

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上报给学校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报方式

上报后的处理

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通讯工具进行上报,同时需说明症状、出现时间和程度等信息。

学校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和安排,如隔离观察、就医等。

1

2

3

健康档案建立要求

包括体温记录、症状记录、就医情况、旅居史和接触史等信息。

健康档案内容

可以是纸质版或电子版,需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健康档案形式

健康档案需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泄露或弄丢,以便随时查阅和更新。

健康档案的管理

04

PART

应急处置流程

体温监测

每天对所有师生进行体温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并送医。

紧急隔离

设立临时隔离区域,将疑似患者与其他人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报告流程

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向学校领导和卫生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消毒措施

对疑似患者所在场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疑似症状应对预案

隔离观察室使用规范

隔离场所

设置专门的隔离观察室,远离人群密集区,保持通风良好。

隔离程序

隔离观察室应有明确的标识和隔离通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

隔离对象

对疑似症状者或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直至排除感染风险。

隔离设施

隔离观察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和生活设施,如床、卫生间、洗手设施等。

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及时收集师生健康状况和疫情相关信息。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或疫情,第一时间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

严格保护师生个人隐私,不得泄露疫情信息。

及时发布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加强师生沟通,维护校园稳定。

疫情信息通报机制

信息收集

信息报告

信息保密

信息发布

05

PART

心理调适指导

防疫焦虑疏导技巧

了解科学防疫知识

学习科学的防疫知识和方法,减少对疫情的恐惧和焦虑。

积极面对情绪

正视自己的情绪,寻找适当的途径进行表达和宣泄,如写日记、绘画、唱歌等。

保持乐观心态

相信科学和医护人员,坚定信心,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老师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

集体生活适应策略

遵守集体规则

了解并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和纪律,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和照顾,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性。

积极融入集体

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和交流,结交新朋友,增强归属感和集体意识。

学会合作与分享

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