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7-12009年22个高负担国家和全球估计的结核病负担(WHO2010)第62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HIV合并肺结核有将近三分之一会死于结核病第63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我国结核病的流行概况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结核病高负担国家2009年现患结核病人180万(138/10万),新发病例130万(96/10万),死亡15万(12/10万)80%的病人在农村,男:女约2:1,63.8%患者年龄在15~54岁间流行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严峻考验MDR-TB流行第64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全球流感流行具有以下特点1)4次新亚型出现有3次起源于我国,其机制有待探讨。2)流感的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3)国内、外流行的病毒抗原性基本一致。4)新的亚型出现后,旧的亚型不再在人群中流行,但新A1出现后A3型仍在人群存在,没有见新旧亚型取代现象。直到目前,我国和全世界仍都处于H3N2和新H1N1在人群中并存的局面。第30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不可预见性,大流行间隔无规律可循,流行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病毒变异和人群的相应免疫状态新亚型出现后,人群普遍易感,波及范围广,但各年龄组发病率不同季节性流感,南方可出现夏季和秋冬季两个流行高峰,北方有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我国流感流行概况第31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表23-31953—1999年我国流感流行情况与病毒型别(李立明,2003)第32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时间分布季节性:在温带、寒温带地区,流行通常发生在冬春季,热带和亚热带,流行通常发生在夏季;大流行时,季节性不明显。周期性:抗原变异性,人类流感免疫不持久——周期性;一般3—4年一次小流行,10—15年一次大流行。近30年我国没有出现流感大流行。长期变异:流感病毒长期变异——抗原的转变——世界大流行;爆发:传播途径容易实现,——爆发第33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人群分布年龄:各年龄都发病:6—15岁最高;男女:没有差别;职业:服务、学生、工人发病率高,农民发病率低。抵抗力低的老年人感染后,激发细菌感染,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第34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地区分布世界各地都发生,发病差异较大,先城市后农村,先平原后山区,沿交通线路发生。第35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36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感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尚缺乏有效控制流感的措施,一旦出现新的亚型,各国都难幸免。目前防制流感措施的重点(减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目的):①疫情监测②预防接种第37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感大流行的准备理念包括:全社会参与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加强监测和信息沟通疫苗准备开展疫情初期的围堵工作严重性评估全球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第38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监测目的:1.对流感流行形势作出估计预测,以便提前作好防控准备。2.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流感预测所需资料:1、国内外流行动态2、当前病毒变异的阶段,变异动向3、历年流行资料4、当地人群免疫水平疫情监测第39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监测内容流行病学监测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病原学监测监测注意事项注意研究样本多个研究样本是否可以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的确诊明确诊断依据第40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行病学监测:流行和大流行的规模,以及他们的相对影响,取决于病毒的抗原变异的程度、人群保护性免疫水平和病毒的毒力。早期发现疫情是有效采取措施的基础,1957年开始,规定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漏报可能性大:原因——临床诊断困难,发病人数,死亡数较难掌握。第41页,共7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感病例的个案报告通常不需要,因为许多人患流感后并不去医院诊治,只有少数病例确实被诊断。几种快速试验可用于实验室和临床流感的诊断,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可用于确证诊断。许多国家采用间接的替代指标,如:流感样病例肺炎死亡率世界各地的疫情部门都要按时上报世界卫生组织第42页,共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