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63题,每题1分,共63分)
1.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B
2.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是指教育要适应()。
A、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正确答案:D
3.教师对待学生简单粗暴,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一切唯我独尊,抱着一种“我是教师我最大”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畏惧教师。这种师生关系最有可能是()。
A、对立型
B、民主型
C、依赖型
D、自由放任型
正确答案:A
4.吴某为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用小学课本替代了各种玩具,因此孩子的童年没有游戏、同伴。就这样,孩子12岁就考上了重点大学,可是昊某仍不满意,继续给孩子施压,让其拼命学习。最终孩子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进了精神病院。这一“天才”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是()。
A、教育一定要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
B、教育一-定要在学校完成
C、教育课程应当由专家制定
D、教育一定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正确答案:D
5.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根据()的不同划分的。
A、课程的呈现方式
B、课程的任务
C、学生的学习要素
D、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正确答案:A
6.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句话反映了()。
A、因材施教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正确答案:B
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教育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遗传因素
D、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B
8.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A、教师素质
B、学校管理
C、教育制度
D、学生素质
正确答案:A
9.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
A、应用能力
B、操作能力
C、学习能力
D、创新能力
正确答案:D
10.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正确答案:B
11.王老师是学校的模范教师,他上每一堂课之前总会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了解大家的情况然后再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些启发学生的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体现了王老师遵循教育过程的()。
A、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C、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正确答案:D
12.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赫尔巴特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正确答案:C
13.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句话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A、示范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正确答案:A
1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从()时期开始的。
A、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奴隶社会
正确答案:D
15.迪尔凯姆指出:“社会应当在刚产生的利己主义和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中,通过最快的途径,添上能够适应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另一种人格,这个就是教育的使命。”他的这一主张,表明他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正确答案:B
16.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再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特朗普制
D、导生制
正确答案:B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C、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D、教育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正确答案:D
18.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速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是无足轻重的观点的学者是()。
A、霍尔
B、华生
C、高尔顿
D、洛克
正确答案:A
19.“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制度化教育阶段
B、学校萌芽阶段
C、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D、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正确答案:C
20.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用得最多的评价工具是()。
A、考核
B、作业
C、测验
D、考查
正确答案:C
2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