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考试题+参考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0.82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7.53千字
文档摘要

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考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铸造金属全冠的修复体设计,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A、全冠的边缘位置

B、全冠的面形态

C、黏固剂的种类

D、患者的性别

E、患者的年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铸造金属全冠的修复体设计需要考虑全冠的边缘位置、面形态、黏固剂的种类、患者的年龄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修复体的质量、功能和患者的适应情况等。而患者的性别一般不是铸造金属全冠修复体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2.某患者,检查:右下6MOD银汞充填,剩余颊舌侧牙体硬组织强壮,咬合紧,牙冠高度仅4mm。若行全冠修复,下列增加固位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在轴壁上制备倒凹

B、增加箱状或钉洞等辅助固位形

C、设计龈下边缘

D、适当增加龈边缘宽度

E、设计嵌体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轴壁上制备倒凹会破坏牙体组织的完整性,尤其是在该患者牙冠高度有限且咬合紧的情况下,制备倒凹可能导致修复体就位困难,甚至影响牙齿的健康,所以该措施不正确。增加箱状或钉洞等辅助固位形可增强固位力;设计龈下边缘能增加边缘密合度从而增加固位;适当增加龈边缘宽度可增强边缘封闭性进而增加固位;设计嵌体冠也有助于增强固位。

3.楔入式辅助固位钉的主要适应证是

A、磨损牙

B、切角缺损

C、残根

D、折裂牙

E、残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楔入式辅助固位钉主要用于折裂牙的修复治疗,它可以增强修复体的固位力,防止折裂牙进一步劈裂等。残根、残冠一般不是其主要适应证;磨损牙和切角缺损通常也不是通过楔入式辅助固位钉来处理的主要情况。

4.全冠龈边缘最基本的要求是

A、设计成直角肩台

B、边缘要密合

C、应位于龈上

D、应平龈

E、应位于龈沟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全冠龈边缘最基本的要求是边缘要密合。边缘密合可以防止食物残渣等堆积,减少对牙龈的刺激,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避免出现边缘不密合导致的继发龋等问题。而位于龈上、平龈、龈沟内等位置并不是最基本要求,直角肩台是一种边缘形式但不是最基本要求,最关键的是边缘密合度。

5.用于固定修复体制作最佳的印模材料为

A、藻酸盐印模材料

B、水胶体印模材料

C、硅橡胶印模材料

D、琼脂印模材料

E、藻酸盐印模材料与琼脂印模材料联合应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硅橡胶印模材料具有尺寸稳定性好、精度高、表面清晰度高、弹性模量与天然牙和黏膜组织接近等优点,能够精确复制口腔组织的形态结构,是固定修复体制作最佳的印模材料。藻酸盐印模材料精度相对较差;琼脂印模材料单独使用时尺寸稳定性不如硅橡胶;水胶体印模材料一般指藻酸盐印模材料,精度有限。藻酸盐印模材料与琼脂印模材料联合应用在固定修复体制作中并非最佳选择。

6.造成铸造全冠就位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A、石膏代型磨损

B、铸造冠缘过长

C、间隙涂料涂得过厚

D、蜡型蠕变变形

E、牙颈部肩台不整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造成铸造全冠就位困难的原因包括石膏代型磨损导致间隙变小、蜡型蠕变变形、牙颈部肩台不整齐、铸造冠缘过长等。而间隙涂料涂得过厚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就位困难。

7.保持牙髓健康对修复的意义为

A、减少修复后的并发症、减少牙折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

B、减少牙折

C、减少修复后的并发症

D、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

E、减少修复后的并发症和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

正确答案:A

8.以下方法可增加金合金瓷金结合力,除了

A、喷砂

B、预氧化

C、C超声清洗

D、除气

E、电解蚀刻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增加金合金瓷金结合力的方法有喷砂、预氧化、超声清洗、除气等。电解蚀刻主要用于改善金属表面微观结构等,并非主要用于增加瓷金结合力,所以答案选E。

9.高嵌体基牙合面需预备的间隙厚度为

A、0.5~1.0mm

B、1.5~2.0mm

C、无具体要求

D、1.0~1.5mm

E、0.5mm以下

正确答案:A

10.单面嵌体的铸道应安插在

A、蜡形的边缘嵴处

B、蜡形的中央

C、蜡形对称的边缘

D、与蜡形整个牙合面接触

E、E。以上均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铸道安插在蜡形中央可使熔合金能均匀地流入铸模腔,有利于保证嵌体的质量,避免出现缺陷等情况。若安插在蜡形边缘嵴处、对称边缘或与整个牙合面接触等方式都不如安插在中央合适,所以答案选B。

11.可以增强修复体与制备体固位力的固位形有

A、箱状固位形

B、鸠尾固位形

C、针道固位形

D、沟固位形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箱状固位形通过洞的四壁与修复体密合,产生摩擦力,防止修复体水平向移位;鸠尾固位形利用其独特的外形增加修复体与制备体之间的扣锁作用,防止修复体从洞底呈垂直方向脱位;针道固位形是在制备体上制备针道,使修复体获得较好的固位;沟固位形通过在制备体上制备沟,限制修复体的移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