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题)
1、天门、攒竹的功效,正确的是()
A.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B.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C.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
D.开阳止泻、降逆止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门、攒竹的功效。选项A中,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并非天门、攒竹的典型功效,故A选项错误。选项B里,清热、镇惊、利尿、明目与天门、攒竹实际的功效不匹配,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天门、攒竹具有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的功效,C选项正确。选项D,开阳止泻、降逆止呕也不是天门、攒竹的主要功效,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2、下列哪项不是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
A.沉肩、垂肘
B.指实
C.掌虚
D.频率每分钟200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相关知识。一指禅推法是推拿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其具有特定的动作要领。选项A“沉肩、垂肘”,沉肩能使肩部放松,垂肘则有利于力的传导和运用,是一指禅推法重要的动作要求,所以A选项是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选项B“指实”,即着力的手指要坚实,保证操作时能有效地将力量传递到施术部位,是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的一部分;选项C“掌虚”,掌虚可使手部其他部位放松,避免力量分散,也是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求之一。而选项D,虽然一指禅推法有一定的频率要求,但正常频率是每分钟120-160次,并非每分钟200次,所以选项D不是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D。
3、“救卒中恶死……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是指哪种手法的运用()
A.点法
B.拿法
C.掐法
D.捏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医手法的判断。破题点在于理解题干中所描述手法的特征,并将其与各个选项所代表的手法特点进行对比。选项分析-A选项“点法”:点法是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着力,按压在穴位或特定部位上,用力深透,一般不强调像“爪其病人人中”这样用指甲着力。与题干描述不符,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拿法”:拿法是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通常作用于肌肉丰厚处,而非针对人中这种特定部位采用类似用指甲操作的方式。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掐法”:掐法是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与题干中“令爪其病人人中”用指甲去刺激人中以达到唤醒病人的描述相契合。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捏法”:捏法是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将皮肤及少量肌肉捏起,然后相对用力挤压,多作用于肢体或肌肉组织,并非作用于穴位的方式,和题干描述的手法不同。故D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C。
4、胃脘痛的治疗原则是()
A.理气止痛
B.温阳止痛
C.化瘀止痛
D.消炎止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胃脘痛的治疗原则。胃脘痛,又称胃痛,主要是因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所致。在胃脘痛的治疗中,理气是关键环节。理气能够调节气机,使胃气顺畅,恢复胃的正常通降功能,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因此理气止痛是胃脘痛治疗的基本原则。选项B中温阳止痛,温阳一般适用于阳虚寒凝等情况,并非所有胃脘痛都是由阳虚导致,所以温阳止痛不能作为胃脘痛的普遍治疗原则。选项C中化瘀止痛,化瘀主要用于瘀血阻滞的病症,胃脘痛虽可能存在瘀血情况,但瘀血并非是胃脘痛的根本病因和普遍病机,故化瘀止痛也不是基本原则。选项D中消炎止痛,“消炎”并非中医术语,中医治疗注重从整体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消炎概念,所以此选项不符合中医对胃脘痛的治疗思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A。
5、《小儿按摩经》的出书年代是()
A.唐代
B.明代
C.清代
D.宋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儿按摩经》的出书年代相关知识。《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按摩专著,其成书年代为明代。因此该题正确答案选B。
6、捻法具有的作用是()
A.调和气血
B.放松肌肉
C.滑利关节
D.理筋通络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捻法的作用。选项A,调和气血通常是一些具有调节气血运行功效的手法或方剂等的作用,捻法主要并非针对调和气血,故A选项错误。选项B,放松肌肉一般有一些特定的按摩、拉伸等手法着重于此,捻法并不以放松肌肉为其主要作用,故B选项错误。选项C,滑利关节多是一些针对关节进行活动、松动等操作的手法的作用,捻法并不是主要为了滑利关节,故C选项错误。选项D,捻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捏住施术部位,做对称的用力捻动,有理筋通络的作用,故D选项正确。综上,答案选D。
7、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较少,其中常用的两种手法是()
A.按、搓
B.按、压
C.按、摩
D.推、拿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按摩疗法中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