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混合型高脂血症基层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3.61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14千字
文档摘要

混合型高脂血症基层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汇报人:xxx2025-04-28

目?录CATALOGUE01混合型高脂血症概述02诊断与风险评估03治疗策略与目标04基层管理流程05共识亮点与展望06案例讨论与问答

01混合型高脂血症概述

生化指标定义当检测结果呈现TC升高+TG升高或LDL-C升高+TG升高时即可确诊,需排除继发性因素(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诊断组合要求分层诊断意义相较于单纯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更复杂,需同时关注胆固醇残留风险和TG诱发的炎症反应。混合型高脂血症需同时满足总胆固醇(TC)≥5.20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且甘油三酯(TG)≥1.70mmol/L。这种双高模式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定义与诊断标准(TC/LDL-C+TG双高)

原发性与继发性病因分类遗传性病因特殊人群关联获得性诱因原发性患者常携带APOB、LDLR、PCSK9等基因突变,表现为家族性复合型高脂血症或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多合并早发ASCVD家族史。继发性病因包括肥胖(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酒精过量摄入(肝脂酶抑制)以及药物因素(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60%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与胰岛素缺乏导致的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下降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特征与ASCVD风险中国人群特征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2.7%,北方高于南方,男性多于女性,与饮食结构西化和体力活动减少显著相关。风险倍增效应残余风险现状混合型患者发生ASCVD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5倍,TG每升高1mmol/L可使心肌梗死风险增加15%,与LDL-C产生协同致病作用。即使LDL-C达标(1.8mmol/L),高TG(2.3mmol/L)仍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8%,凸显非HDL-C管理的重要性。123

02诊断与风险评估

血脂检测标准(TC、LDL-C、TG阈值)总胆固醇(TC)阈值01诊断混合型高脂血症的TC临界值为≥5.20mmol/L,超过此值提示存在胆固醇代谢异常,需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评估心血管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阈值02LDL-C≥3.4mmol/L为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需作为首要干预靶点进行强化管理。甘油三酯(TG)阈值03TG≥1.70mmol/L定义为升高,当合并TC或LDL-C超标时即可确诊混合型高脂血症,提示需综合干预脂质代谢紊乱。联合诊断标准04满足TC(或LDL-C)与TG同时超标即可确诊,强调对两项指标的综合监测以规避漏诊风险。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中国ASCVD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工具应用风险分层标准残余风险评估基于本土队列数据开发,整合年龄、血压、血脂等参数,可预测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指导分层治疗策略制定。分为低危(5%)、中危(5%-9%)和高危(≥10%),高危患者需将LDL-C控制在1.8mmol/L并联合TG管理。推荐基层医疗机构采用电子计算器或风险评估图表,便于快速识别需优先干预的高风险人群。对已达标患者需评估脂蛋白(a)等残余风险因素,通过多指标联合优化长期预后管理。

特殊人群筛查策略(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筛查建议每3个月检测血脂,因胰岛素抵抗常导致TG升高合并LDL-C异常,需早期干预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家族史人群筛查对一级亲属有早发心血管病者,应从20岁起每年检测,采用基因检测鉴别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管理合并高血压者应每6个月筛查,重点关注LDL-C与TG同步升高现象,此类患者ASCVD风险增加2-3倍。代谢综合征患者需评估腰围、血糖等指标,此类患者TG升高常先于其他异常,建议每3-6个月监测血脂变化。

03治疗策略与目标

降脂靶点分层(LDL-C为首要目标)LDL-C的核心地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致病因子,共识明确将其作为混合型高脂血症的首要干预靶点,目标值需根据患者ASCVD风险分层设定(如极高危患者LDL-C1.4mmol/L)。非-HDL-C的协同管理TG的个体化控制在TG≥2.3mmol/L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成为次要靶点,其目标值通常为LDL-C目标值+0.8mmol/L,以全面评估残余心血管风险。针对甘油三酯(TG)显著升高(≥5.6mmol/L)的患者,需优先降低TG以预防急性胰腺炎,同时兼顾LDL-C达标。123

药物治疗方案他汀类药物的基石作用01高强度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是降低LDL-C的一线选择,可显著减少ASCVD事件,需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剂量。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应用02依折麦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