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
最新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IE)。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和国内外相关指南或证据总结中指出,抗凝治疗是VTE的防治基础。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中强调皮下注射抗凝药时的注意事项【7.5】
背景
目录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CONTENTS
知情同意
操作流程和步骤
整合实践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病症及处理对策
01
02
03
04
05
06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达肝素钠注射液
贝米肝素钠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磺达肝癸钠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注射用那屈肝素钙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
临床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
液体剂型安瓿瓶冻干剂型
预灌式注射器
抗凝剂注射针头越长,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
除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射工具需根据个体体型、生理特点和抗凝剂剂型。
对于儿童和消瘦患者,尽可能选择短型针头,捏皮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
预灌式注射器: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高精度微量灌装,剂量准确,应用方便。
针帽
活塞玻璃针管
推杆
注射工具选择
注射针
VTE预防
①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
②存在VTE中、高危风险的卧床患者
③高凝状态且物理预防措施无效患者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①DVT伴有PTE
②急性周围型DVT伴有血栓延伸
③中央型和混合DVT
④癌症相关血栓形成
⑤口服抗凝效果欠佳的复发性VTE
⑥肝硬化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
⑦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⑧内脏静脉急性血栓形成
适应证和禁忌证
VTE治疗
适应证
其它治疗领域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③缺血性脑卒中
④糖尿病肾病
⑤由抗磷脂综合征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等疾病的抗凝治疗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①肝素或其衍生物过敏
②严重血功能障碍(与肝素治疗无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除外)
③活动性出血(如脑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术后活动性出血等),或有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
④急性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适应证和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禁忌证
①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③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④同时应用乙酰水杨酸、非甾体类消炎
镇痛药、右旋糖酐、噻氯匹啶、皮质类固醇治疗时有增加出血危险。
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禁忌证
向患方介绍抗凝治疗,告知抗
凝剂皮下注射适应证、禁忌证。告知潜在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
④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如注射部位皮肤血管炎、皮肤坏死、炎性
结节紫癜或红斑、水肿或荨麻疹、疼痛等
⑤肌肉骨骼系统异常:如骨质疏松(见于3个月长期治疗)
⑥其它罕见不良反应: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可逆性高钾血症等
①血液系统异常:如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
②免疫系统异常:如过敏/类过敏反应
③消化系统异常:如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知情同意
抗凝治疗潜在风险
Front
首选部位:
腹部避开脐
周2cm以内
大腿前侧
及外侧上
1/3
上臂后外侧中
1/3
臀部外上侧
不同注射部位药液吸收速度不同,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操作流程和步骤(注射部位的选择)
皮下注射区示意图
Back
上臂外侧注射:
患者宜取平卧位或坐位。坐位注射时上臂外展90°(置于椅背),患者肩部放松。
腹壁注射:
患者取屈膝仰卧位,放松腹壁
操作流程和步骤(注射体位)
轮换方法:①不同注射部位间轮换②同一注射部位区域内轮换。
抗凝剂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
此卡中间大孔为禁止注射区域,其余小孔按数字自小至大依次选择,每次注射去掉个小
孔,能有效保证2次注射点间隔2cm以上,并有规律进行轮换
操作流程和步骤(注射部位轮换)
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
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6cm,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于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
注射前不抽回血。
持续匀速注射10s,注射后停留10s,再快速拔针。
拔针后无需按压。如有穿刺处出血或渗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垂直向下按压3~5min。
注射后注射处禁忌热敷、理疗。
操作流程和步骤
①使用预灌式抗凝剂,无须排气,气泡在上;
②使用腹壁皮下注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