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推拿治疗学复习
第一部分单选题(20题)
1、推上七节骨的作用是()
A.温阳止泻
B.涩肠止泻
C.润肠通便
D.泻热通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推上七节骨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推上七节骨这一操作具有温阳止泻的功效。选项B“涩肠止泻”通常是某些药物或特定治疗方法通过收敛肠道以达到止泻目的,并非推上七节骨的主要作用;选项C“润肠通便”主要是针对肠道干燥、便秘等情况,促进肠道润滑以利于排便,与推上七节骨作用不符;选项D“泻热通便”侧重于清除体内热邪并促进排便,也不是推上七节骨的作用。而推上七节骨能够起到温阳的作用,进而达到止泻的效果,所以正确答案是A。
2、正常腰椎前屈可达()
A.80°~90°
B.90°~100°
C.70°~80°
D.70°~90°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正常腰椎前屈的活动范围知识。在人体生理结构及运动功能中,正常腰椎前屈的角度范围是相对固定的医学标准知识。选项A中80°-90°是符合正常腰椎前屈角度范围这一医学常识的准确表述。选项B的90°-100°,角度范围超出了正常腰椎前屈所能达到的程度;选项C的70°-80°,下限角度低于正常腰椎前屈角度范围;选项D的70°-90°,下限的70°也不在正常的腰椎前屈角度标准内。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
3、天门、攒竹的功效,正确的是()
A.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B.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C.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
D.开阳止泻、降逆止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门、攒竹的功效。选项A中,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并非天门、攒竹的典型功效,故A选项错误。选项B里,清热、镇惊、利尿、明目与天门、攒竹实际的功效不匹配,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天门、攒竹具有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的功效,C选项正确。选项D,开阳止泻、降逆止呕也不是天门、攒竹的主要功效,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4、以下有关肩关节周围炎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部分患者能治愈
B.仅见于50岁的中年人
C.后期以活动障碍为主
D.早期患者疼痛以夜痛为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肩关节周围炎相关描述的正误判断。选项A部分患者能治愈,这是符合肩关节周围炎实际情况的。在临床上,通过恰当的治疗与康复训练等方式,存在一部分患者能够康复,因此选项A描述正确。选项B该选项称肩关节周围炎仅见于50岁的中年人。实际上,虽然肩关节周围炎在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左右人群中较为常见,但并非仅见于50岁的中年人,其他年龄段人群因肩部外伤、长期劳损等因素也可能患上此病,所以选项B描述错误。选项C肩关节周围炎后期以活动障碍为主。随着病情发展,肩部组织粘连等情况会逐渐加重,导致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如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活动出现障碍,故选项C描述正确。选项D早期患者疼痛以夜痛为主,这是肩关节周围炎早期的一个典型特征。夜晚睡觉时,患者注意力相对集中在肩部,且肩部活动减少,炎性物质积聚等因素可能导致疼痛在夜间更为明显,所以选项D描述正确。综上,答案选B。
5、根据临床诊断需要,施术者可采用哪些肢体部位进行手法操作()
A.手
B.臂
C.膝
D.足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在临床诊断需要时,施术者可用于手法操作的肢体部位。在临床实践中,施术者为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可灵活运用多种肢体部位进行手法操作。选项A,手是施术者最常用的部位之一,手部灵活,可进行各种精细的手法操作,如推拿中的按、揉、捏等动作,能精准地作用于人体穴位和特定部位,以达到诊断或治疗目的;选项B,臂部力量相对较大,在一些需要较大力度的手法操作中,如滚法等,施术者可借助臂部的力量和运动来完成,臂部的摆动和旋转能有效作用于人体较深层的组织;选项C,膝部可用于一些特定的手法操作,在特定的临床场景中,能够对人体的某些部位施加较为稳定而有力的压力,起到相应的诊断或治疗作用;选项D,足部在某些特殊的手法中也会被利用,例如在一些康复治疗或特殊的按摩手法中,足部可以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压力来刺激人体的反射区等。因此,手、臂、膝、足均是施术者在临床诊断需要时可采用的进行手法操作的肢体部位,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6、中风的证型不包括()
A.气虚血瘀
B.痰瘀内阻
C.阴虚阳亢
D.肾精亏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风证型的相关知识。对于中风的证型,需准确掌握各具体类型。选项A,气虚血瘀是中风常见的证型之一。在中风的发病过程中,由于正气亏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进而引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等情况,从而发生中风,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痰瘀内阻并非中风的典型证型表述,常见的相关证型为风痰瘀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