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超声医学临床诊疗规范与进展.pptx
文件大小:2.7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2.96千字
文档摘要

超声医学临床诊疗规范与进展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检查技术规范

03

疾病诊断应用

04

介入诊疗技术

05

新技术进展

06

质量控制体系

01

基础成像原理

01

基础成像原理

PART

超声波传播方式

在人体组织中主要通过纵波传播,遇到不同介质界面会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超声波在生物组织内传播时,会产生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等。

超声波与生物组织作用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等特点。

超声波定义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超声波能量逐渐减弱,衰减程度与频率、介质性质有关。

超声波衰减

超声波物理特性

产生高频电信号,通过换能器转换为超声波,并向人体发射。

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通过换能器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初步处理。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检波等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将处理后的信号转换为可视化的图像,供医生进行诊断。

设备功能模块解析

发射模块

接收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

图像显示模块

常见伪影形成机制

声速伪差

由于超声波在人体不同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图像中出现位置偏移的伪影。

声阻抗伪差

超声波在两种不同声阻抗的介质交界处会产生反射,导致图像中出现亮暗交错的伪影。

衰减伪差

由于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导致深部组织的信号减弱,图像中出现模糊或暗淡的区域。

镜像伪影

当超声波遇到强反射界面时,会在其后方形成类似镜像的伪影,容易误导诊断。

02

检查技术规范

PART

胆囊

常规切面包括肋缘下斜切、胆囊底部、颈部和胆囊壁等,观察胆囊大小、形态、壁厚度及内部回声。

脾脏

常规切面包括肋缘下斜切、脾门部横切等,观察脾脏大小、形态、回声及脾静脉走行。

胰腺

常规切面包括胰头、胰体、胰尾等,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回声及胰管有无扩张。

肝脏

常规切面包括肋缘下斜切、剑突下横切、肋间切等,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回声等。

多脏器标准切面采集

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

利用彩色多普勒效应,显示血流方向和速度,评估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瘤等病变。

频谱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技术

通过频谱分析,可获得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进一步评估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利用造影剂增强血液回声,清晰显示血管结构、血流速度和灌注情况,提高血管病变的检出率。

1

2

3

造影前准备

确认患者无造影剂过敏史,了解患者心、肝、肾功能情况,准备好造影剂及急救药品。

图像采集与分析

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实时采集超声图像,观察造影剂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评估血管结构和血流灌注情况,并结合二维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造影后处理

检查结束后,留观一段时间,确保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造影剂注射

根据患者体重和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度,通常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造影增强操作流程

03

疾病诊断应用

PART

超声可显示胆囊增大,壁厚,胆囊内结石强回声及其后方声影。

急性胆囊炎

腹部急症鉴别诊断

超声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同时排除其他腹部疾病。

急性阑尾炎

超声可显示胰腺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胰周积液等。

急性胰腺炎

超声可检测到腹腔内游离气体,并观察胃肠壁连续性中断。

急性胃肠穿孔

心功能评估

超声可测量心脏各腔室大小、心肌厚度和瓣膜功能,评估心功能。

心血管功能定量分析

01

血流动力学监测

超声可实时监测心脏和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血流量、流速等。

02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超声可评估血管内皮功能,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03

心肌灌注评估

超声可检测心肌灌注情况,判断心肌缺血或梗死。

04

通过测量胎儿各生长参数,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胎儿生长发育评估

包括胎盘位置、成熟度、羊水量等,保障胎儿宫内安全。

胎儿附属物检查

01

02

03

04

包括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唇裂等常见畸形。

胎儿结构畸形筛查

超声可帮助孕妇了解胎儿状况,为分娩方式提供重要参考。

孕妇产前检查

产科畸形筛查路径

04

介入诊疗技术

PART

穿刺活检导航标准

通过超声引导将穿刺针准确穿入病灶内,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使用专用导航设备,确定穿刺针进入病灶的路径和深度,避免损伤周围器官。

在穿刺过程中实时监测针尖位置和取样情况,随时调整穿刺方向和深度。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导航设备定位

实时监测与调整

消融范围评估

观察消融后肿瘤内部回声变化,评估消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消融效果监测

并发症监测

实时监测消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超声监测消融区的大小和形状,确保消融范围覆盖整个肿瘤。

肿瘤消融监测要点

术前准备

了解手术方案,确定超声扫描位置和方式,准备相关超声设备和探头。

术中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