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习题库+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产生有活性的维生素D3的部位是:()
A、皮肤
B、肝脏
C、肾脏
D、小肠
E、骨骼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首先,维生素D3(胆钙化醇)可以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这是维生素D3的初始来源。但此时它不具有生物活性。2.维生素D3被转运到肝脏,在肝脏中进行第一次羟化,生成25-羟维生素D3,仍然没有完全活性。3.25-羟维生素D3再转运到肾脏,在肾脏中进行第二次羟化,最终生成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所以产生有活性的维生素D3的部位是肾脏。小肠是维生素D发挥作用的靶器官之一,骨骼也是维生素D作用的靶组织,它们与维生素D活性的产生部位无关。皮肤是维生素D3的起始合成部位,但不是产生有活性维生素D3的部位。
2.容量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是()
A、动脉血压的改变
B、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C、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变
D、血容量的改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容量感受器位于大静脉、左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处,主要感受循环血量的变化,当血容量发生改变时可刺激容量感受器。动脉血压改变主要通过压力感受器感受;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主要刺激渗透压感受器;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变一般不是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因素。
3.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A、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会使有效滤过压降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会使有效滤过压升高,促进肾小球滤过。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关系不大,所以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或升高一般不直接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改变。
4.下列对肺泡表面张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肺泡弹性纤维所产生
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产生
C、肺泡内皮细胞所产生
D、肺泡表面液体层的分子间引力所产生
正确答案:D
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一旦产生,其幅度就达到最大值,不会因传导距离而改变,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这是神经兴奋传导的一个特点;选项B,传导方式就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其产生动作电位;选项D,神经纤维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快,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有关;选项E,温度会影响离子的跨膜运动等,从而影响神经兴奋传导速度,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6.当中枢温度升高时()
A、直肠温度升高
B、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C、皮肤温度下降
D、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中枢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皮肤温度和直肠温度的变化不是中枢温度升高直接导致的这种简单对应关系。
7.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后,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半身
B、右半身
C、右侧头面部
D、左侧头面部
E、双侧头面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躯体感觉的投射是交叉性的,即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主要接受右侧躯体的感觉传入,所以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后,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右半身。
8.外周阻力最大的血管是()
A、小动脉和微动脉
B、中动脉
C、毛细血管
D、小静脉
正确答案:C
9.支配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释放的递质为:()
A、肾上腺素
B、儿茶酚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乙酰胆碱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躯体运动神经属于胆碱能神经,其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多巴胺均不是躯体运动神经释放的递质。
10.渗透压感受器所在部位是()
A、神经垂体
B、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C、中脑上丘
D、大脑皮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当血浆渗透压发生变化时,可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改变,从而调节水的重吸收,维持水平衡。
11.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绝缘性
B、功能的完整性
C、相对不疲劳性
D、单向传导
E、结构的完整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而不是单向传导。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其传导兴奋的基础,同时具有相对不疲劳性和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