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英语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我认为英语的性质同语文一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内涵
和英语学科性质,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呢?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
很痛苦”。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
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
式。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从教师方面讲,我们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
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
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
深入钻研教材,钻出自己的独到之处。吃透重难点,找准切入点,培育生长点,
激发创新点。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身理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学习这一知识从哪里起点,思维在哪受阻,
用什么样的方法打开思路,克服思维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
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生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在
读读、议议、辩辩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积累英语知识的前提下,形
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切实提高英语成绩。
从学生方面讲,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好么?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总结教育
与习惯时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
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语道破了教育与习惯的本质问题。所以我们
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入手。例如:预习、复习、动手、思考等习惯的培养。
所以我们日常教学中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这
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朗读是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审美活动,而“审美的要源在于感受力”,声情并
茂的朗读植根于朗读者对作品所反映的意、理、情、趣、蕴的深切灵动的感受,
即阅读作品时能透过文字符号感觉到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从而感悟作品。古人
非常强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
见读的重要性,朗读是英语学科重要的特点,朗读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这种创
造不仅体现在能动理解感受作品上,更体现在能用声音传情达意,引人入胜。在
课堂中的朗读要让学生读准词音,读出节奏,读得有情味,读得有美感,从而得
到读的乐趣。让学生在朗读感受英语的乐趣,在朗读中轻松的掌握英语知识。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内驱力,
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
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英语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
学科,有很多的素材是可以供教师挖掘来作为问题情境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
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渠道获得信息,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寻找素材,
及时捕捉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从丰富的生活中寻找材料,从教材中挖掘内容,
充分运用这些素材来设计好问题。
三、让学生注重体验
体验是在对事物的深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
义的活动。其内涵只有在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的解读之后,才能
被品味、领悟出来。教师要注意挖掘文章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激活原
有经验,唤醒生活体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达到“课”有尽而“情”未了的效
果。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英语离不开写作,因为写作既能巩固所学英语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
言输出和交际手段。这一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课程标准对初
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听、说、读、写每一个环节
在中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写作训练因而被看作是培养初中学生英语
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写作教学也就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我们要在学习每篇课
文时都有真正的有所感悟,用“学写作文”的眼光去学课文,假以时日,作文水平
必将提高。
总之,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
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英语
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英语老师要让课堂书声琅琅,创设情境,注重体
验,注重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