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向
摘要: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以质量为内核的内外部协同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培养目标从单一技能到复合能力、培养内容从点状碎片到整体融合、培养过程从跨界合作到跨界重构、培养评价从形式评价到实质评价。从价值逻辑角度来看,“现实的人”是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基点,“主体衔接”是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动力,“制度标准”是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规范,“共生共长”是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归。实现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应明确培养定位,强化理实融通,推进协同育人以及靶向质量评价。
关键词: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价值逻辑;实践路向
纵观全球教育发展,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核心议题,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实践难题。在此背景下,我国深刻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将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破除发展障碍,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目标任务,为扎实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更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任务。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才培养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塑造职业本科教育自身形象和品牌的基本保障[1]。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旨归和目标导向,更是撬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2]。在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应坚持质量导向,准确把握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明晰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并努力探索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有效推进的实践路向。
一、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人才培养质量指的是培养各环节取得的综合效果,涵盖了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与培养评价等多方面的达成度。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技能到复合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社会需求、学校教育的性质及任务,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所作出的明确规定,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3]。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是一个既富实践性又集理论性为一体的多维度问题。传统职业教育主要关注于特定行业或岗位的技能训练,强调操作技巧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4]。课程设计通常围绕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实操练习展开,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深入和跨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加速,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时代正悄然到来,技术革新成为第一驱动力。技术的迭代升级不仅是对现有技术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技术知识深度和广度的一次全面考验。为适应现代技术的内涵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正经历着从单一技能向复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多变技术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应遵循“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培养具备复合能力的高层次职业适应性人才。复合能力是一种超越具体职业单一技能的综合能力,是“一专”与“多能”的融合[5]。相比普通本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一专”。普通本科教育定位于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通才,总体属于学术教育的培养范畴。职业本科教育以技术应用与职业导向为实践逻辑,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工具和技术的熟练操作、项目管理和执行的具体技能,以及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原理解决技术应用实践问题的专业技能。相比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多能”。职业专科教育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即在某个特定领域内掌握一项高级专业技能。职业本科教育主要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养人才,需全面满足高层次岗位的能力需求,更加注重学生跨专业、跨职业、跨岗位、跨技术等方面多种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专业对接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边界模糊化的技术知识新诉求。
(二)人才培养内容:从点状碎片到整体融合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