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总第829期)科学咨询教育科学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协同发展研究
蔡佳,郑再升
(韶关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校外培训机构源于家长对于“量”与“质”的教育需求。“双减”政策的落地在治理学生“减负”问
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学校教育责任被无限制放大、教师负担加重、校外培训管控效果不明显、重
塑新的生存样态占领市场等问题。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在协同育人的目标上难以形成合力。为保证“双减”
政策目标的有效落地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成长,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提升学校教育的服务质量,保证
学校教育功能的多元化供给;推动校外培训监管常态化与加强自律行为,促进校外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与
校外培训机构双边合作,实现共赢。
关键词:“双减”;学校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协同发展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学校教育责任被无限制放大,教师负担加
的战略全局出发,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促重明显
[1]
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而制定的惠民政策。各“双减”政策的落地,进一步激活了学校办学活
地政府纷纷出台措施,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力,促使学校改进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学生课后作业管
[2]
在校外培训不断“内卷化”和产生“剧场效应”的今理,加大课后服务内容供给,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
天,“双减”政策的出台,能够科学地厘清政府对校外用。但是,学校并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处在生态场
[3]
培训机构的监管职责,系统地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域之中的开放系统。因此,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
的长效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常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受多维要素牵制,出现多重问题。
态化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第一,学校教育的“单向度”服务格局。从个体成
校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就如何更长环境以及教育资源供给情况来看,学校、家庭与社
好地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协同发展提出了会三个场域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并非唯
建议。一的育人责任主体。然而,“双减”政策的实施规范了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与校外培教育市场,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并凸显了学校全方
训机构存在的困境位的育人职能。这些变化导致社会承担教育责任的能
“双减”政策创新性地将校内作业负担与校外培力有所下降,特别是工薪阶层家庭推卸责任的现象屡
训负担进行联合治理,形成校内校外双管齐下的“减见不鲜。因此,学校可能被迫成为唯一的育人责任主
负”思路,代表了党和国家在学生“减负”问题上的治体,原本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格局
理创新,并取得良好成效。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不被打破。这无疑加重了学校的负担,不利于促进学生
[3]
断推进,校内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不断涌现,的全面发展。
在协同育人的目标上难以形成合力。第二,“提质增效”的作业管理机制引发部分家长
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怀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
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严控书面作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总量。”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