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保密法知识竞赛复习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工作需要
B.个人意愿
C.法定程序
D.领导指示
答案:C。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是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而不是依据工作需要、个人意愿或领导指示。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三级。
A.重要、次要、一般
B.高、中、低
C.绝密、机密、秘密
D.核心、重要、普通
答案:C。这是保密法明确规定的国家秘密密级划分标准。
3.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人管理。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A。为确保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的安全,指定专人管理能更好地落实责任。
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年,机密级不超过()年,秘密级不超过()年。
A.50;30;10
B.30;20;10
C.20;15;10
D.15;10;5
答案:B。这是保密法对不同密级保密期限的规定,目的是在保障国家秘密安全的同时,兼顾信息的合理利用。
5.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
B.领导意见
C.保密部门的要求
D.工作需要
答案:A。依据保密法,必须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来确定密级等相关内容。
6.一份文件为机密级,保密期限是10年,应当标注为()。
A.机密10年
B.机密★10年
C.机密●10年
D.机密☆10年
答案:B。正确的标注方式是在密级后加“★”再标注保密期限。
7.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限定在最小范围。
A.干部职级
B.工作需要
C.政治待遇
D.行政级别
答案:B。以工作需要为原则确定知悉范围,能在保障工作开展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国家秘密安全。
8.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
A.机关、单位
B.部门、科室
C.项目、团队
D.区域、场所
答案:A。当无法限定到具体人员时,限定到机关、单位是较为合理的方式。
9.国家秘密变更的内容,包括密级的()、保密期限的()、知悉范围的()。
A.降低、缩短、缩小
B.降低或者提高、缩短或者延长、缩小或者扩大
C.提高、延长、扩大
D.降低、缩短、扩大
答案:B。国家秘密变更可能涉及密级的升降、保密期限的长短调整以及知悉范围的大小变化。
10.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A.自行解密
B.经正式公布解密
C.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通知解密
D.经主管部门批准解密
答案:A。保密期限已满,国家秘密自行解密,这是保密法的规定。
11.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标志。
A.质量合格
B.生产地
C.国家秘密
D.使用说明
答案:C。对国家秘密载体和设备等做出国家秘密标志,便于识别和管理。
12.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
A.专门保护
B.分级保护
C.重点保护
D.特殊保护
答案:B。涉密信息系统根据涉密程度分级保护,能更有针对性地保障信息安全。
13.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经过(),应当与受委托的机关、单位签订(),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A.保密审查核发资质证书;保密协议
B.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保密协议
C.保密审查核发资质证书;合作协议
D.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合作协议
答案:A。此类企业事业单位需经过保密审查核发资质证书,并签订保密协议,以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14.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应当配合()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应当根据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删除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信息。
A.检察机关
B.法院
C.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D.纪检监察机关
答案:C。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有义务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泄密案件调查等工作。
15.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并对参加人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