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方程典型的错误.pdf
文件大小:108.6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2.84千字
文档摘要

方程典型的错误。

在这一单元中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一个难点。

在学生的解题过程当中,出现了几个典型的错误:

(一)所设未知数不带单位名称。

例如:(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6。2平方厘米,底边长5。4厘米,它的高

是多少厘米?学生写出的设句,解:设它的高为x;(2)学校举办画展,四年级

展出150件作品,是三年级展出的2倍,三年级展出多少件作品?学生写出设句,

解:设三年级展出x作品。

分析:诸如此类的设句错在所设未知数没有带单位名称,这样会使未知数在等式

中的意义不明确,不能认定该等式成立,另外语句表达也不够完整通顺。学生出

现这样的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理解这样一点:用方程解题时设未知数,其实设

的是一个量,量是要带单位名称的,而我们用字母表示的是数,还没有包含单位

名称。

(二)求得的值带上单位名称

例如:一件衣服180元,是一条裤子价格的2倍,一条裤子多少元?

学生的错解:

解:设一条裤子x元。

2x=180

X=90(元)

答:一条裤子90元。

分析:此题错在最后求得的x值带上了单位名称,这是不符合解方程的要求的。

造成这一错误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受算术方法解题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解方程

的概念不甚明了。方程是一种等式,方程两边无论是数还是量都是相等的,因此

两边的单位名称可同时约去。求方程解的过程就成了数的恒等变形的过程,最后

的结果是没有单位名称的,只需要在答句中把单位名称写清楚就行。

(三)用算术思想方法列方程

例如:一支钢笔的价格是6。5元,小东买钢笔花了13元,他买了多少支钢笔?

学生的错解:

解:设他买了x支钢笔。

X=13÷6。5

X=2

答:他买了2支钢笔。

分析:这种解法虽然他列出的是含有字母的等式,不能说它不是方程,计算也没

有错误,但它不符合利用方程解题的意义和要求,实质上还是算术解题思路。出

现这种错误,原因是学生受了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思维定势的影响,另外学生刚刚

接触方程,利用方程解决的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利用方

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还不能充分体现。要纠正这样的错误,我觉得可以引导

学生设好未知数后把未知量当成一个已知条件代入题中,重新读题,然后找出等

量关系列方程,让学生领会方程解题的思想方法,体会到利用方程解题是变逆向

思维为正向思维,比较符合我们的一般思维方式。

(四)等量关系搞错

例如:南港小学10月份用水360吨,比9月份节约了60吨,9月份用水多少吨?

学生的错解是:

解:设9月份用水x吨。

X+60=360

X=360-60

X=300

答:9月份用水300吨。

学生在列方程时把等量关系搞错了,误认为“节约”就是“少用”,少了就要补,所

以认为9月份的用水量加上60才等于10月份的用水量。发生错误的原因还是受到

了算术方法的影响,“少则补,多则减”,还没有把算术解法的逆向思维扭转过来。

也有可能审题后没有仔细思考,想清楚9月份的用水量和10月份的用水量到底谁

多谁少。

从学生的错误来看,要他们一下从已经习惯的算术方法转为方程解法有一

定的难度。但实际上方程是通过正向思考解决问题,降低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难度,拓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受并

领悟方程的思想,对于方程解题的格式也要进行强调。

一、判别

以下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有几个就填几个,横线不够的自己补足)

X+56、45-X=45、0.12M=24、12×1.3=15.6、X-2.5<11、12>a÷m、ab=0、8

+X、6Y=0.12、12.5÷2.5、H+0.45>1。

等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65+4m=120是方程。…………………()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5、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