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西安邮电大学招聘真题.docx
文件大小:39.27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89千字
文档摘要

考生姓名:准考证

考生姓名:准考证编号:

PAGE2/NUMPAGES2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024年西安邮电大学招聘

考试笔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说明】

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

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

1.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的是()。

A.影响的肤浅性

B.时间的短暂性

C.空间的广泛性

D.评价元素的多样性

【答案】:C

2.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教书育人

B.终身学习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答案】:D

3.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指教师的()

A.领导方式

B.教学风格

C.教学效能感

D.教育机智

【答案】:C

4.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领导者

D.学生指导者

【答案】:D

5.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目标和标准对高等教育工作作出()并改进工作的过程。

A.客观判断

B.主观判断

C.事实判断

D.价值判断

【答案】:D

6.()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A.自我强化

B.自我效能

C.内在动机

D.自我奖惩

【答案】:B

7.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学校推动模式和个人主导模式,下列属于个人主导模式的是()。

A.校本培训模式

B.教学熟练模式

C.社会许可模式

D.派出培训模式

【答案】:B

8.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的原则,有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受聘合同。

A.学校规章制度确立

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双方平等自愿

D.服从学校发展需要

【答案】:C

9.关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既需要外部支持,也需要自身的省悟和努力

B.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伴随整个职业生涯的长期过程

C.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

D.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会自然地不断提升

【答案】:D

10.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与“增强学生参与的教学原则”要求相悖的是()。

A.教师经常有效引导学生疑问、质问和反问

B.教师把“讲清、讲深、讲透”作为自己的最高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学生始终扮演着“静听者”的角色

C.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互活动,增加学生的话语机会

D.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压缩讲授时间,增加学生研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

【答案】:B

11.国家规定,公派留学人员抵达留学国,在多少时间内未向所属使领馆报到,即要被取消公费留学资格并承担违约责任?()。

A.一个月

B.半个月

C.8天

D.三个月

【答案】:A

12.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法规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A.“有……的自由”

B.“有权”

C.“必须”

D.“可以”

【答案】:C

13.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阿特金森

B.维纳

C.马斯洛

D.班杜拉

【答案】:C

14.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开端的标志是()

A.“鸿都门学”的出现

B.“右学”的出现

C.“太学”的出现

D.“书院”的出现

【答案】:C

15.优秀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包括()

A.组织得当

B.学科知识丰富

C.教学手段先进

D.表达清楚

【答案】:C

16.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教师必须具备()。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终身学习的意识

C.渊博的专业知识

D.先进的教育理念

【答案】:B

17.个性心理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A.动机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答案】:D

18.国家制定《职业教育法》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

A.劳动者素质

B.就业率

C.劳动生产率

D.企业管理水平

【答案】:A

19.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

A.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训练

B.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C.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D.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答案】:A

20.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拥有自觉和自由以做出人生基本的抉择的是()学派

A.行为主义

B.存在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答案】:B

21.中学生晓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