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风景园林综合理论》研究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在乡村绿化中成片种植形成花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鳞茎可食还具有经济价值的是以下哪种植物?
A.百合
B.石蒜
C.萱草
D.水仙
【答案】:A
解析:百合在乡村绿化中成片种植可形成花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其鳞茎可食用,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石蒜虽有观赏价值,但其鳞茎有毒不可食用。萱草主要为观赏植物,食用部分一般为花蕾而非鳞茎。水仙具有观赏价值,但它的鳞茎有毒,不能食用。所以本题选百合。
2、单选题:以下哪种植物开花时气味难闻,但适应性强,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
A.石楠
B.溲疏
C.紫楠
D.红楠
【答案】:A
解析:石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是常用的园林绿化树种。然而,石楠开花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溲疏花朵通常洁白素雅,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且无明显难闻气味;紫楠和红楠主要以其木材及树形等方面在园林中有一定应用,开花时也没有气味难闻的特点。所以答案选石楠。
3、树木的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秋季叶色呈红褐色的树种,可作园景树、风景林等,以下选项中符合的是:
A.鹅掌楸
B.青冈栎
C.琼花
D.栓皮栎
【答案】:D
解析:栓皮栎是落叶乔木,秋季叶色呈红褐色,常被用作园景树、风景林等。鹅掌楸秋季叶色金黄;青冈栎是常绿乔木,叶色通常四季变化不明显;琼花是半常绿灌木,主要以其花的观赏价值闻名,并非因秋季叶色呈红褐色作为园景树等用途。所以答案选D。
4、单选题:以下哪种树的树皮表面呈不规则的片状剥落,成为其识别特征之一?
A.合欢
B.樱花
C.构树
D.木瓜
【答案】:D
解析:木瓜树皮表面呈不规则的片状剥落,这是其识别特征之一。而合欢、樱花、构树并不具有这一典型特征。
5、单选题:植物可以利用其树干、树冠、枝叶控制视线、控制私密性,从而起到()的功能。
A.观赏
B.生态
C.经济
D.构建空间
【答案】:D
【解析】植物利用树干、树冠、枝叶控制视线与私密性,其实质是对空间进行了划分和界定,起到了构建空间的功能。观赏功能主要侧重于植物外观的欣赏,题干未体现这方面内容;生态功能通常指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诸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作用,与题干描述不符;经济功能一般涉及植物的商业价值、产出效益等,也不符合本题情况。所以应选D。
6、下列混凝土标号常可用于风景园林建筑中垫层的是
A、C10
B、C25
C、C35
D、C40
【答案】:A
解析: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垫层主要起基础找平、隔离和过渡等作用,对混凝土强度要求相对不高。C1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较低,能满足垫层的功能需求,且成本相对较低。而C25、C35、C40强度等级较高,多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结构部分,如梁、板、柱等,用于垫层会造成材料浪费。所以常可用于风景园林建筑中垫层的混凝土标号是C10。
7、单选题:以下对于壤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质地较均匀
B.物理性质良好
C.结构致密
D.通气透水
【答案】:B
解析:壤土是一种土类,其特点是质地较均匀,通气透水,但结构并不致密。而物理性质良好并不是壤土区别于其他土类的典型表述,不能作为对壤土的准确描述,所以不正确的描述选B。
8、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地下水位高,粉砂性土基由于毛细管的作用,水分上升到路面下,冬季在路面下形成冰粒,体积增大,路面会隆起,到春季上层冻土融化,而下层尚未融化,使土基变成湿软的橡皮状,路面承载力下降,这时如果车辆通过,路面下陷,邻近部分隆起,并将泥土从裂缝中挤出来,使路面破坏,这种现象叫
A.裂缝
B.凹陷
C.啃边
D.翻浆
【答案】:D
解析: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地下水位高,粉砂性土基因毛细管作用使水分上升到路面下,冬季路面下形成冰粒体积增大导致路面隆起,春季上层冻土融化而下层未融,土基变成湿软橡皮状致使路面承载力下降,此时车辆通过会使路面下陷、邻近部分隆起并将泥土从裂缝中挤出,这种现象叫做翻浆。而裂缝是指路面出现开裂的情况;凹陷主要是指路面局部出现下凹;啃边是路面边缘被啃蚀破坏的现象。所以本题应选D。
9、单选题:“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构成,主要是借助以下哪种处理手法来实现的
A.对景
B.借景
C.框景
D.障景
【答案】:D
解析:障景是园林中用以阻挡视线,引导空间转变的一种手法。“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出在前行过程中,先因景物阻挡而仿佛无路可走,而后又突然出现新景象的意境,这与障景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遮挡视线,然后展现新景观的处理手法相符。对景是指在园林中,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也能观赏甲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借景是指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