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沧州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网友回忆版汇总
1、一名19岁的患者,经检查后发现患有一级高血压,作为医生,你建议他先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来医院决定是否用药物治疗,而他却认为你不负责任,坚持要你给他开药,而且在医院大吵大闹,这时你怎么办?
【答案】:面对这种情况,我会保持冷静和专业,积极妥善处理。首先,我会安抚患者情绪,将他请到安静的地方,耐心倾听他想立刻用药的想法和担忧,表达对他的理解,让他先平复激动的情绪。接着,我会详细向他解释一级高血压的特点,说明先观察一段时间的益处,强调并非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若效果不佳再用药,这样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如果患者仍坚持,我会全面评估他的身体状况,综合判断是否有立即用药的必要。若有,合理开药并告知用法、注意事项;若没有,再次耐心沟通,消除他的顾虑。最后,关注患者后续情况,鼓励他遵医嘱,定期复诊,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健康的负责。
【解析】患者的情绪激动,主要是因为不理解我的建议。我不会因为患者的急躁情绪而答应其错误要求,而要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耐心向他做好解释工作。首先,我会先稳定患者的情绪。患者想通过吃药来治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吃药,有时急于用药反而会妨碍治疗。作为医生,我的建议是科学合理、为病人负责的,请他平静下来,听我给他说明高血压的治疗常识。其次,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只有二级以上的高血压需要药物治疗,而对于一级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只要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血压通常能够降到正常范围。如果急于吃药,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比如不能轻易停药、损害肝肾功能等。最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医嘱进行详细说明。让患者调整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避免急躁情绪。在饮食上尽量清淡少盐,避免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戒烟酒。作为19岁的年轻人,身体机能正处于旺盛期,相信不久血压就会降下来。总之,医患冲突有时候只是因为彼此缺乏沟通造成的。医生面对患者的质疑或者不理解,只要细心解释,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病人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自然也会接受我们的建议,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工作。
2、如今,不少80、90后的父母,生下孩子后就“甩手不管”,将孩子交给长辈、保姆来带。一项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年轻父母“只生不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答案】:“只生不养”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与深入反思。从积极方面看,年轻父母将孩子交给长辈、保姆照顾,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年轻父母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将更多精力投入工作以保障家庭经济来源。然而,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长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可能较为传统保守,不利于孩子形成开放多元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保姆只是受雇照顾孩子生活起居,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怀。为解决这一问题,年轻父母应强化责任意识,在工作之余多陪伴孩子,给予其成长所需的关爱与教育。同时,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如完善托育服务体系,为年轻父母减轻压力,让他们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解析】毋庸置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然而,心理期望和角色扮演的反差,让“只生不养”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其实,“只生不养”看似无情实则是当下年轻父母无奈的无奈选择,完全没必要对他们过于指责。从表面上看,年轻父母缺乏责任和担当,将抚养下一代的家庭功能要么转嫁给父母,或者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寻求外力支持;但实质上,“只生不养”并非父母狠心,只是面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次优选择。单从情感上来讲,又有哪个父母愿意舍弃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机会?在当下,大中城市集聚着众多的优质资源,也吸引着大量的劳动者,激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生活压力,让许多年轻人处于一种劳累甚至“过劳”的境地。将养育孩子托付给父母或者保姆,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救赎”。当养育孩子和挣钱养家发生时间冲突,当年轻父母分身乏术、角色冲突,他们往往要做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就此而言,在年轻父母的价值排序中,亲情和家庭并非不重要,而是在坚硬现实的挤压下,他们“不得不如此”。因此,面对“只生不养”,我们要摘掉“有色眼镜”,少一些居高临下、先入为主的道德指责和人性评判。一方面,读懂年轻父母的爱与痛,正视年轻父母的“托幼”需求,通过家庭、市场和社会多种渠道来为年轻人提供社会支持;另一方面,年轻父母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内,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心。只有多一些陪伴,多一些亲情互动,家庭生活才会更有品质。
3、2016年4月6日,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将环境保护督察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案列出了党委、政府将被追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