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2年11月常州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附详解.docx
文件大小:44.0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4.49千字
文档摘要

2022年11月常州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

网友回忆版汇总

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服务进社区活动,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负责此项宣传工作的人员,你该如何做?

【答案】:作为负责此项宣传工作的人员,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首先进行活动筹备,和社区工作人员对接确定宣传时间、场地等,准备宣传资料,邀请食品安全专家与志愿者。宣传内容上,涵盖常见食品隐患、辨别方法、法律法规等。宣传方式要多样化,通过举办讲座为居民深入讲解,设置咨询台解答疑问,发放宣传手册巩固知识,组织食品真假辨别等互动游戏增强趣味性。活动结束后,收集居民反馈,总结经验,为后续宣传活动改进提供参考,以提升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解析】1.统计了解此次宣传服务的社区总量及各社区基本情况、近一年内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及其识别方法;制定《人人关心食品药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和谐生活”宣传计划》,领导审批后执行;2.依据计划召集具体宣传人员加以分工,资料小组做好文稿拟制及图文配套制作,内容上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表现、识别方法及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文字解答以浅显易懂为重点,同时也可收集或制作相关的安全案例视频;所有工作人员依据所负责的社区区域做好与社区工作的对接工作,包括宣传方式、宣传人员的配合及宣传地点和内容上的要求;3.进入社区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科普书籍和宣传小册子等形式,接受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相关咨询,向群众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12331举报投诉等知识;4.宣传活动民结束后,各工作成员总结在各社区的所得所失,为后期提供借鉴。

2、11月6日,河北蠡县这位6岁男孩随父亲到地里收白菜,不慎落入枯井,长达100多个小时的救援之后,最终以悲剧告终,让人既感动又痛心。枯井无人管理,意味着随时还可能“吃人”。对于“防范枯井吃人”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防范枯井吃人”问题刻不容缓,需多管齐下。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对辖区内枯井进行全面排查,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主体,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采取填埋、加盖防护等措施。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废弃枯井管理不当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枯井潜在危险,提高居民尤其是儿童的安全意识。还可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发现危险枯井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只有政府、社会和公众协同合作,才能有效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解析】“枯井吃人”事件频繁,每当事件发生总会令人扼腕叹息,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面对这样的人间惨剧,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广旗下,共同努力减少此类惨剧发生的概率。第一、微小的举措减少孩童坠落的可能性。安个井盖、加高井台、做个护栏、竖上警示牌、对井口进行遮掩加固,或做填埋处理这些微小的举动可以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孩童的安全。第二、农村父母要加强对孩童的有效看护。父母们带着孩子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面对潜藏的危险,要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告诫孩子们小心之余不要让幼小的孩童脱离视线。第三、老师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增强孩子们的自我安全意识。第四、全面掌握农业灌溉水井数量,逐一建档,落实所有人、管理者的责任;水务部门对农用机井进行确权,确定管护主体,乡镇政府、村委会与管护主体签订管护责任书,并给予其财政补贴。完善管理可能需要时间,做好安全保障却是刻不容缓。我们不能任由问题继续存在,让这些枯井继续成为“吃人”的猛兽。

3、学生课业负担重,就此国家大力推行减负,教学方式改变了,课程也减少了,但是学生和家长依旧反馈说累累累,对于学生减负你怎么看?

【答案】:学生减负是国家基于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状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具有深远意义。这一举措旨在改变教学方式、减少课程,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学生和家长仍反馈累,这反映出减负工作存在不足。一方面,可能是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偏差,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贯彻减负理念。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额外给孩子安排各种辅导和培训,抵消了减负效果。要真正实现减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学校应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政府要加强监管,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让减负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受益。

【解析】近年来,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往应试教育的突出表现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这已演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提倡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却出现了“年年减负,年年重“”的情况确实让人寒心,虽然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减负“号召,但却出现了学生家长依旧累的情况,其背后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虽然“减负”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多年,但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象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