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总第829期)科学咨询教育科学
自主性·在地性·开放性
——文化类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
何真玲,张玉珠,李稼祎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02167)
摘要:本文根据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文化类建筑设计课程的必要性及其在教学体系中承前
启后、培养“建筑观”的教学作用。本文还结合建筑学专业学生偏重实操的学情特点,针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建筑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以大三建筑学专业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课题为例,论述了选
题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本文总结出“自主性、在地性、开放性”三大教学策略,即在设计前期,教师应让学生从多
角度开展多样化的前期调研;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通过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思维逻辑,发挥学生自主性,解
决设计问题;在设计中期和后期,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评图交流,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评图,以提
高学生的参与度,紧跟互联网时代浪潮。本文还结合学生设计实例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文化建筑设计教学;逻辑思维;自主性;在地性;开放性
一、课程背景(一)应用型院校建筑学学情概述
随着国家发展转型,城市由大规模增量开发逐渐对于应用型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而言,其培养体系
转变为以存量开发为主。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也从以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项目实操能力,以便向行业输送
住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逐渐趋向于多样化,更人才,使学生能够顺利发展成为方案设计人员、项目管
加注重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经济性和文化底蕴。在此理人员和工程深化人员等。因此,主体设计课程仍应以
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的建筑学教育必须摸清行业脉搏,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建筑为主线,建筑设计系列课程
[1]设计选题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体到群体,从一般建筑
找准市场定位,在发展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培养计划
和教学方案,培养出具有多样性、实用性、适应性以及环境到复杂城市环境,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处理建筑
[2]不同层面的能力。
较强执行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大三建筑学学生对设计实操更感
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应当
兴趣,而对冗长难懂的理论讲解则相对缺乏兴趣。针
顺应行业需求,在内容设置上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
对这一学情,学校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大一阶
在课程主题设置上也应当尽量贴近城市需求。当前,
段,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加强专业基
城市建设注重展现文化底蕴和提升群众的精神生活,
本功的训练。到了大二,学生开始初步接触设计,掌握
文化类建筑的建设需求和群众关注度较高。因此,高
设计的基本流程,并建立起建筑功能、形式、空间和环
校开设文化类建筑设计课程,引导学生用空间来讲述
境的概念,从而具备基础的设计构思与表达能力。进
文化故事、处理文化与城市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在
入大三阶段,教师的课程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基本
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场所需求、如何通过逻辑
能力,并引入更多影响设计的元素,如城市、环境和使
思维引导学生用空间讲故事、如何营造出有文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