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坑支护专篇.pdf
文件大小:178.0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97千字
文档摘要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建筑基坑及边坡、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应具备的资料有: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施工所需的设计文件、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网和障碍物

资料、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支护结构、

地下水控制、土方开挖和回填等施工技术参数,基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基坑工

程施工方法,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工程监测要求等。

1.浅基坑支护

(1)斜柱支撑:水平挡土板钉在柱桩内侧,柱外侧用斜撑支顶,斜底端支

在木桩上,在挡土板内侧回填土。适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

挖土时使用。

(2)锚拉支撑:水平挡土板支在柱桩的内侧,柱桩一端打入土中,另一端

用拉杆与锚桩拉紧,在挡土板内侧回填土。适于开挖较大型、深度较深的基坑或

使用机械挖土不能安设横撑时使用。

(3)型钢桩横挡板支撑:沿挡土位置预先打入钢轨、工字钢或H型钢桩,

间距1.0~1.5m,然后边挖方,边将3~6cm厚的挡土板塞进钢桩之间挡土,并在

横向挡板与型钢桩之间打上楔子,使横板与土体紧密接触。适于地下水位较低、

深度不很大的一般黏性土层或砂土层中使用。

(4)短桩横隔板支撑:打入小短木桩或钢桩,部分打入土中,部分露出地

面,钉上水平挡土板,在背面填土、夯实。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

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

(5)临时挡土墙支撑:沿坡脚用砖、石叠砌或用装水泥的聚丙烯扁丝编织

袋、草袋装土、砂堆砌,使坡脚保持稳定。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

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

(6)挡土汇注桩支护:在开挖基坑的周围,用钻机或洛阳铲成孔,径400~

500mm,现场灌注钢筋混凝土桩,桩间距为1.0—1.5m,将桩间土方挖成外拱形,

使之起土拱作用。适于开挖较大、较浅(小于5m)基坑,邻近有建筑物,不允

许背面地基有下沉、位移时采用。

(7)叠袋式挡墙支护:采用编织袋或草袋装碎石(砂石或土)堆砌成重力

式挡墙作为基坑的支护,在墙下部砌500mm厚块石基础,墙底宽1500—2000mm,

顶宽适当放坡卸土1.0~1.5m,表面抹砂浆保护。适于一般黏性土、面积大、开

挖深度应在5m以内的浅基坑支护。

2.深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有灌注桩排桩围护墙、板桩围护墙、咬合桩围护墙、型

钢水泥土搅拌墙、地下连续墙、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土钉墙等;支护结构围护

的支撑形式有内支撑、锚杆(索)、与主体结构相结合(两合一)的基坑支护等。

1)灌注桩排桩支护

通常由支护桩、支撑(或土层锚杆)及防帷幕等组成。排桩根据支撑情况可

分为悬臂式支护结构、锚拉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和内-拉混合式支护结

构。当以上支护方式都不适合时,可以考虑采用双排形式。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可采取降水或止

水帷幕的基坑。除悬臂式支护适用于浅基坑外,其他几种支护方式都适用于基坑。

施工要求有:

(1)灌注桩排桩应采取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已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

桩间距应大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应大于36h。

(2)灌注桩顶应充分泛浆,高度不应小于500mm;水下灌注混凝土时混土

强度应比设计桩身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进行配制。

(3)灌注桩外截水帷幕宜采用单轴、双轴或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

与灌注桩排桩间的净距宜小于200mm;采用高压旋喷时,应先施工注,再施工高

压旋喷截水帷幕。

2)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可与内支撑、与主体结构相结合(两合一)等支撑形式采用作法

逆作法、半逆作法结合使用,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性能好,对

周围地基扰动小,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宜同时用作主

体地下结构外墙即“两墙合一”。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周边环境条件很

复杂的深基坑。

地下连续墙施工要求有:

(1)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

小于200mm;导墙顶面应高于地面100mm,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导底部应

进入原状土200mm以上;导墙高度不应小于1.2m;导内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

计厚度加宽40mm。

(2)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宜为4~6m。槽内泥浆面不应低于导墙面0.3m,

同时应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