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消防安全培训课件汇报人:2025-05-1
目录02.04.01.03.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应急处理与案例分析火灾逃生与避难技巧校园消防安全管理
01消防安全基础知识PART
火灾的危害性与预防措施火灾可导致人员伤亡,尤其是燃烧产生的有毒烟雾(如一氧化碳)会迅速使人窒息,且高温和火焰直接威胁逃生时间。生命威胁火灾能在短时间内摧毁建筑物、设备及重要资料,造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机构正常运转。通过模拟火灾场景的疏散演练,帮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和集合点,提升实际应对能力。财产损失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禁止乱扔烟头、规范使用明火;易燃物品需单独存放,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预防措急演练
消防器材的种类与功能灭火器分为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类型,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固体、液体及电气火灾,而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合精密仪器或档案室火灾。消火栓系统由水源、管道和喷头组成,可通过手动或自动启动,用于扑灭较大规模火灾,需定期测试水压和阀门状态。烟雾探测器实时监测环境烟雾浓度,触发声光报警并联动消防系统,早期预警可争取关键逃生时间。消防斧与防毒面具消防斧用于破拆障碍物开辟逃生通道,防毒面具可过滤有毒烟雾,保护呼吸道免受伤害。
报警流程发现火情后立即按下手动报警按钮或拨打119,清晰说明起火地点、火势及燃烧物类型,同时启动校内应急广播。疏散引导教师应指挥学生低姿捂鼻沿疏散标识撤离,避免乘坐电梯,并确保无人滞留火场。电气火灾处理立即切断电源,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严禁用水以免触电或引发爆炸。初期扑救原则遵循“先控制、后消灭”,使用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若火势蔓延或涉及危险品,需优先撤离并等待专业救援。火灾报警与初期扑救方02火灾逃生与避难技巧PART
熟悉环境布局教师需提前熟悉校园建筑结构,明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间位置,避免火灾时因慌乱而误入危险区域(如电梯、死角)。建议每学期初组织实地走一遍疏散路线。逃生路线的选择与疏散图识别最短路径原则根据火源位置选择逆风或侧风方向逃生,优先选择最近的安全出口。若主通道被烟雾封锁,应迅速转向备用疏散路线(如次要楼梯或外连廊)。疏散图三要素教会学生识别消防疏散图中的自身位置(通常以红点标注)、安全出口箭头方向及楼层平面布局,定期进行“盲测”演练以强化记忆。
防烟面具与湿毛巾的正确使用防烟面具佩戴步骤拉开密封罐、拔掉前后罐塞、套头至颈部,调整滤毒盒位置至正面,捏紧鼻夹确保密合。需强调使用前检查有效期(通常为3年),并演示单手佩戴技巧。湿毛巾制作标准使用时限与局限折叠8层干燥棉质毛巾,浸水拧至不滴水状态,可过滤60%以上烟雾颗粒。若现场无水,可用尿液浸湿(极端情况下),但需注意避免堵塞呼吸道。湿毛巾仅能维持3-5分钟有效防护,且无法阻隔一氧化碳。教师需告知学生不可依赖湿毛巾穿越浓烟区,应优先选择无烟通道撤离。123
低姿势行进与有序撤离要点01贴墙匍匐技巧弯腰至膝盖以下高度,一手用湿毛巾捂口鼻,另一手扶墙或栏杆前进,避免迷失方向。烟雾层距地面30cm内为相对安全区,必要时可匍匐爬行。02队列控制方法教师应位于队伍最后方,指令学生按身高由低到高排列,前臂搭前人肩膀形成“人链”,防止踩踏。每经过一个拐角需清点人数并高声报数。
03校园消防安全管理PART
教室和实验室内的电器设备需定期检查线路老化问题,禁止私拉乱接电线;实验仪器使用后应及时断电,易燃化学品需专柜存放并远离热源。电器设备规范管理确保教室前后门畅通无阻,走廊应急灯和疏散指示牌每月测试;实验室需在显眼位置张贴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联系人信息。应急通道与标识明确教室内书本、纸张等易燃物应远离插座和加热设备;实验室废液、废料需按安全标准分类处理,避免堆积引发自燃。可燃物严格管控010302教室、实验室等重点区域防火措施化学实验需在通风橱内进行,明火操作须配备灭火毯和沙箱;教室严禁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或蜡烛等明火工具。火源隔离措施04
心理抗压培养演练中增设突发状况(如断电、通道堵塞),培养学生冷静判断能力,避免恐慌踩踏;事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减轻应激反应。分层级教育计划针对小学生开展火灾动画科普和逃生儿歌教学;中学生需掌握灭火器实操和烟雾模拟逃生技巧,每学期至少2次实战演练。情景模拟训练通过模拟宿舍夜间火灾、实验室化学品泄漏等场景,训练学生低姿匍匐、湿毛巾防烟等技能,并记录逃生路线耗时以优化预案。家校协同教育发放家庭防火检查清单,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绘制家庭逃生图;利用安全教育平台推送火灾案例分析和互动答题。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与演练安排
智能监控设备维护烟感探测器每季度用专业烟雾测试仪触发报警,确保与中控室联动正常;防火门闭门器需调整至60秒内完全闭合。第三方专业评估每年聘请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喷淋系统、防排烟风机进行全面检测,出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