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之
寺庙
佛教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之
一,主要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等建筑
佛教虽起源于印度,根据其传入途径,中
国的佛教也可分为三大体系:
■汉传佛教(北传佛教)
■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
■藏传佛教(喇嘛教)
根据佛教传入方式,我国的佛教寺庙可分三大类:
◆汉传佛教寺庙
这类庙宇数量多、分布广泛大乘佛教
◆藏传佛教寺庙(追求普度众生)
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青海、
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
◆南传上座部佛教寺庙
小乘佛教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强调自我修炼)
寺
寺,原是我国古代官署名,如大理寺、鸿胪寺。我
国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就是由汉明帝时期
鸿胪寺改建的,佛教用寺来称谓僧众供佛、聚居修
行的处所
寺院:一寺中可以有若干院子,其建筑规模较小,
便称为寺院
寺庙:佛寺又称庙,或寺庙连称,庙本指奉祀祖先
或贤哲的地方,佛教用作供奉神佛之地
庵:原指古代隐世修行者所居的茅屋,佛教借用称
尼姑所居的佛寺为尼姑庵
一、汉传佛教寺庙
■寺院一般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均衡对称布局,主要建筑都建
在南北中轴线上,从前(南)往后(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
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
■轴线东西为附属建筑,从南往北分别是钟鼓楼、东西厢房和
东西配殿(祖师殿、观音殿),两侧还有掖门和东西偏院配置
的围墙和二门等小建筑,起联系和间隔之用。
■寺院在组群的总体布局上,各种体量大小、形式各异的单体
有机组合,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屋顶形式多样,有庑殿、歇山、歇山重檐、悬山、硬山、卷
棚等屋顶。
宋代,禅宗寺院兴盛。盛行“七堂伽蓝”之制,即
一座规范寺云斋法堂、方
会
丈室、厨库堂堂
到明清时其禅、后殿、
藏经楼观
音
法堂、罗汉局为:
堂殿
祖大雄宝殿伽
师蓝
殿殿
天王殿
鼓
钟
三门殿
寺院
1、山门(三门殿)
也称寺门,三门,因寺庙多建山林之中,故得名山门,
是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的“三解脱
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山门建筑
大多是屋宇式,也有的外呈八字形。
2、天王殿
又称弥勤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殿内正中面
供奉
北东歌
方方
供奉
多持其
山顶闻国
天韦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