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风景园林综合理论》研究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孕育而生的是以下哪一项:A.低影响开发B.海绵城市C.雨水花园D.低碳园林
【答案】:低影响开发
【解析】低影响开发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孕育而生,其核心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是一种可持续的雨洪管理方式。而海绵城市是我国提出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雨水花园是实现低影响开发的一种具体形式;低碳园林主要侧重于园林建设与运营中的低碳环保,与题干中特定的孕育时间和地点不相关。
2、单选题:草坪上的树丛,除考虑树形、高度外,还应考虑色彩与季相。因此,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即可兼顾。与石楠、山茶形成树丛,以下哪个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A.紫薇
B.珊瑚树
C.南天竹
D.大叶黄杨
【答案】:A
【解析】本题题干中提到树丛搭配需考虑树形、高度、色彩与季相,要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石楠和山茶都是常绿植物。选项A紫薇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能与石楠、山茶形成常绿与落叶搭配,符合树丛搭配的要求;选项B珊瑚树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和石楠、山茶搭配不能体现常绿与落叶搭配;选项C南天竹是常绿小灌木,同样不能体现这种搭配特点;选项D大叶黄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无法实现常绿与落叶搭配。所以较为适宜的选择是紫薇,答案是A。
3、单选题:通游船的桥梁,其桥底与常水位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A.1.0m
B.1.2m
C.1.5m
D.1.8m
【答案】:C
解析:通游船的桥梁,其桥底与常水位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m。
4、单选题:哪种植物种类较多,生态习性多样,适宜做专类园?A、鼠尾草属B、马齿苋属C、鸢尾属D、马鞭草属
【答案】:C
解析:鸢尾属植物种类繁多,生态习性多样,涵盖了水生、湿生、中生、旱生等不同类型,能够适应多种生长环境。这种多样性使其非常适合用于建设专类园,在专类园中可根据不同鸢尾品种的特点和生态习性进行合理布局展示。而鼠尾草属、马齿苋属和马鞭草属植物虽然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相比之下植物种类和生态习性的多样性不如鸢尾属突出,不太适宜作为专类园的主要植物选择。
5、单选题:以下哪项是湿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时首要考虑的
A生物多样性原则
B以人为本
C经济性原则
D艺术性原则
【答案】:A
解析:在湿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时,生物多样性原则是首要考虑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至关重要,它能保障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众多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在一些公共环境设计中是重要理念,但并非湿地植物景观规划首要考量因素;经济性原则主要关注成本和效益等经济方面,在湿地植物景观规划里并非最关键的出发点;艺术性原则侧重于景观的美观和艺术效果,也是在保障生态功能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首要考虑的应当是生物多样性原则。
6、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把相同的东西有序地组织起来,从而产生节奏和韵律,让人感到和谐有序?
A.对比
B.统一
C.重复
D.变化
【答案】:C
解析:在相关概念中,重复是指把相同的东西有序地组织起来,通过重复能够产生节奏和韵律,使整体呈现出和谐有序的状态。而对比强调的是差异和区别,通过不同元素的并置突出各自的特点;统一侧重于整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但并非是通过相同元素的有序组织来体现;变化则强调打破常规、引入新元素或改变已有元素的状态等,与产生节奏和韵律的相同元素有序组织不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7、单选题:利用建筑物或围墙,配置适宜的植物形成“粉墙花影”景观,要求植物个体的姿态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具有画境。植物自然形态入画的如
A.大叶黄杨
B.梅
C.海桐
D.龟甲冬青
【答案】:B
【解析】在传统园林景观营造中,“粉墙花影”景观注重植物个体姿态及搭配呈现出画境,常以自然形态优美且具文化内涵的植物入画。梅具有独特的姿态,枝干虬曲苍劲,花朵淡雅清幽,其自然形态富有美感和艺术表现力,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入画题材,常用于营造“粉墙花影”这类富有意境的景观。而大叶黄杨、海桐和龟甲冬青通常用于修剪成规整的形状,主要作为绿篱等使用,其个体自然形态不如梅那样具有典型的画境美和艺术感染力,所以本题应选梅。
8、单选题:自行车道纵坡度宜小于()%。A、2.0B、2.5C、3.0D、3.5
【答案】:B
解析:自行车道纵坡度宜小于2.5%,在设计自行车道时,此坡度要求有利于骑行的安全与便捷,若坡度太大,会给骑行者带来较大困难,影响骑行体验和通行效率,所以应选择2.5作为合适的坡度限制指标。
9、单选题:下列哪个园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