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风景园林综合理论》研究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下列园林植物属于耐贫瘠植物的是
A.马尾松
B.榆树
C.乌柏
D.香樟
【答案】:马尾松
解析:马尾松是耐贫瘠的园林植物,它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土层浅薄、石砾多的地方都能生长。榆树、乌桕和香樟对土壤肥力和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通常不如马尾松耐贫瘠。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马尾松。
2、(单选题)草坪上的树丛,除考虑树形、高度外,还应考虑色彩与季相。因此,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即可兼顾。与水杉、木槿形成树丛,以下哪项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A.绣线菊
B.金钟
C.海仙花
D.杜鹃
【答案】:D
【解析】在选择与水杉、木槿形成树丛的植物时,需要考虑树丛搭配的原则,即针阔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搭配。水杉属于针叶、落叶乔木,木槿是阔叶、落叶灌木。选项A绣线菊通常为落叶灌木;选项B金钟是落叶灌木;选项C海仙花是落叶灌木。这三者均不能在常绿与落叶搭配方面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而杜鹃有常绿杜鹃和落叶杜鹃等种类,选择杜鹃可以更好地实现常绿与落叶搭配等树丛搭配原则,所以杜鹃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3、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喷泉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变成各种预想的绚丽的水花,喷射在水池的上空?
A.喷头
B.管道
C.水泵
D.进水口
【答案】:A
解析:在喷泉系统中,喷头是主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转化为各种预想中的绚丽水花,并喷射到水池上空。而管道主要起到输送水的作用;水泵负责为水提供压力;进水口只是水进入整个系统的入口。所以本题应选A。
4、空间的特点是内向、收敛和向心的,具有很强的区域感、安全感和私密性,通常也比较亲切。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封闭空间
B.半开敞空间
C.开敞空间
D.开放空间
【答案】:A
【解析】封闭空间的特点是内向、收敛和向心的,其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有很强的区域感。这种区域能给人提供安全感,减少外界干扰,私密性也较好,同时由于空间相对紧凑,通常会让人感觉比较亲切。而半开敞空间有部分开放特质,开敞空间和开放空间开放性更强,都不具备题干中描述的这些典型特点。所以本题应选A。
5、单选题:以下哪种结构是指采用直立状组砌堆叠山石的山体?
A.环透式结构
B.层叠式结构
C.竖立式结构
D.填充式结构
【答案】:C
解析:竖立式结构是指采用直立状组砌堆叠山石的山体,而环透式结构、层叠式结构、填充式结构均不符合“采用直立状组砌堆叠山石”这一描述。
6、单选题:下列土壤中,通气能力强的是
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沙壤
【答案】:A
【解析】砂土含砂粒较多,黏粒少,土壤颗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好;壤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通气性和保水性等较为适中;黏土颗粒细小,孔隙小,通气性差;沙壤土通气性虽较好,但不如砂土。所以通气能力强的是沙土,选A。
7、单选题:古典园林中,以植物为主景观赏的实例中,植物对应错误的是
A、沧浪亭清香馆,桂花
B、留园闻木樨香轩,桂花
C、拙政园秫香馆,荷花
D、狮子林问梅阁,梅花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典园林中以植物为主景观赏的对应情况。在留园,闻木樨香轩对应的植物是桂花说法错误,留园闻木樨香轩是赏秋桂闻香的地方,但正确对应应该是沧浪亭清香馆对应桂花;拙政园秫香馆前临广池,池中植荷花,所以对应荷花正确;狮子林问梅阁周围遍植梅花,对应梅花正确。
8、单选题:“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以下哪种物质引起的?
A.SO?
B.CO?
C.CO
D.O?
【答案】:B
【解析】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臭氧能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B。
9、单选题:拙政园从绣绮亭和梧竹幽居一带西望北寺塔,采用了哪种借景手法?
A.远借
B.邻借
C.仰借
D.应时而借
【答案】:A
解析: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即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远借是指把园林远处的景物引入园内,拙政园从绣绮亭和梧竹幽居一带西望北寺塔,北寺塔距离拙政园有一定距离,属于远处的景物,运用的是远借的借景手法。邻借是指把相邻近的景物借到本园中来;仰借是指利用仰视的视角,借高处的景物;应时而借是指借四季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