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含风景园林、绿化)职称考试基础理论部分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公园绿地中,综合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为多少平方米每人?
A.20-30
B.30-60
C.40-60
D.50-70
【答案】:30-60
解析:在公园绿地规划中,综合性公园需考虑满足大量游人的活动需求,为游人提供较为舒适的游览空间与环境。经过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在30-60平方米/人时,能较好地平衡公园的使用功能和游人的体验感受,此指标有利于保障公园的游览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2、竖向设计的方法有多种,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
A.等高线法
B.模型法
C.断面法
D.方格网法
【答案】:B
解析:竖向设计是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设计,常用的方法有等高线法、断面法、方格网法。而模型法一般用于展示和研究设计效果等,并非竖向设计的常规方法,所以答案选B。
3、檫木为落叶乔木,秋色叶红色,2月黄花;多生于();是良好的风景林树种。
A.山脊
B.山谷
C.山北
D.山顶
【答案】:B
【解析】檫木多生于山谷,山谷具有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和较为深厚的土壤,更适合檫木生长,而山脊、山北、山顶的环境条件往往较为恶劣,如风力较大、土壤贫瘠、水分条件差等,不太适宜檫木生长,所以本题应选B。
4、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城市更新项目中首要考虑的
A.生物多样性原则
B.以人为本
C.经济性原则
D.艺术性原则
【答案】:B
解析: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以人为本应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生物多样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都是城市更新项目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但它们都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生物多样性原则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但如果忽视了人的需求,可能导致项目与居民生活脱节;经济性原则对于项目的可持续性很关键,但不能以牺牲居民的利益为代价;艺术性原则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质,但如果不能契合居民的实际感受和需求,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以人为本是城市更新项目中首要考虑的。
5、下面哪种措施不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法。
A.下沉式绿地
B.水泥道路
C.屋顶绿化
D.雨水花园
【答案】:B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通过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下沉式绿地可以收集、储存和渗透雨水,削减地表径流,起到调节雨水的作用;屋顶绿化能增加雨水的滞留和蒸发,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雨水花园同样能够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而水泥道路是传统的硬质路面,雨水难以渗透,不利于雨水的吸纳和利用,不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法。
6、单选题:园林中的置石,可以利用植物赋予其色彩、季相的变化,宜选择叶片小、枝叶稀疏或线型叶的植物,如()。
A.南天竹
B.芭蕉
C.山茶
D.八角金盘
【答案】:A
【解析】园林置石选择搭配植物时,宜选叶片小、枝叶稀疏或线型叶的植物。南天竹叶片小且枝叶相对稀疏,符合这一要求;芭蕉叶片大而宽阔,不符合叶片小、枝叶稀疏或线型叶的特征;山茶叶片较为宽大厚实,不符合选择标准;八角金盘叶片大且呈掌状分裂,也不满足要求。所以应选南天竹。
7、单选题:假山工程量一般以设计的山石实用吨位数为基数来推算,并以什么来表示?A.吨B.工日数C.天D.米
【答案】:B
【解析】假山工程量通常以设计的山石实用吨位数为基数进行推算,在实际表示中以工日数来体现。工日数是衡量工作劳动量的一个常用指标,更能反映完成假山工程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劳动情况,而吨只是计算工程量的一个基数,天一般是时间单位,米与假山工程量的表示关联性不大,所以本题应选工日数。
8、单选题:屋顶绿化施工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注意保护()。A.防水层B.保温层C.隔根层D.排水层
【答案】:A
解析:在屋顶绿化施工中,防水层是非常关键的结构层,它直接关系到屋面是否会发生渗漏,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若施工过程中不注意保护防水层,一旦防水层被破坏,后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室内漏水、墙体发霉、结构腐蚀等。保温层主要起到减少热量传递,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隔根层是为了防止植物根系对屋面结构造成破坏;排水层则是帮助排除多余的水分。但这些层次在施工中的保护重要性,与防水层相比,在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时,防水层的保护是首要的,所以应选择保护防水层。
9、单选题:美国的建设,标志着美国园林走向大规模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A.纽约中央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