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含风景园林、绿化)职称考试基础理论部分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在树木()期间栽植树木有利于成活,对衰弱树进行深挖切根有利于根系更新而影响下一个生长季节的生长。
A.萌芽期
B.生长期
C.落叶期
D.休眠期
【答案】:D
解析:在树木休眠期期间栽植树木有利于成活。因为休眠期树木的生理活动微弱,蒸腾作用小,此时栽植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树木损伤,树木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并扎根生长。对衰弱树进行深挖切根,在休眠期进行有利于根系更新,且不会对树木当年的生长造成过大影响,还能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生长做好准备。而萌芽期树木开始萌动生长,此时移栽易损伤幼芽;生长期树木生长旺盛,移栽会破坏其生长节奏;落叶期虽已进入生长后期,但不如休眠期稳定。所以应选休眠期。
2、单选题:下列关于假山施工中起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起脚易大不宜小
B、首先选择和砌筑平直线、凹进线的山石
C、有点脚法、连脚法或块面脚法3种做法
D、应尽量选择带有空穴的山石材料
【答案】:C
【解析】在假山施工起脚的做法中,有“点脚法、连脚法或块面脚法”这3种做法,所以C选项正确。A选项,起脚并非易大不宜小,起脚大小需根据假山设计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合理确定;B选项,起脚应首先选择和砌筑“凸出线”的山石,而非平直线、凹进线的山石;D选项,带有空穴的山石材料不利于起脚的稳定,起脚应选择质地坚实、无明显空洞的山石材料。
3、单选题:亭主要是为了解决游人在观赏活动的过程中的哪种需求?
A.提升场所意境
B.组织游览路线
C.限定景观空间
D.提供驻足休息
【答案】:D
解析:亭作为一种园林建筑,在游人进行观赏活动时,其主要功能是为游人提供一个可以驻足休息的地方。而提升场所意境、组织游览路线以及限定景观空间并非亭解决游人需求方面的主要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4、园路是风景园林中联系各景点的纽带,其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交通联系B.引导游览C.组织空间D.基底背景
【答案】:D
解析:园路作为风景园林中联系各景点的纽带,具有交通联系功能,可让游客在园林中实现空间移动;能引导游览,通过合理规划路线引导游客按照设计的顺序和节奏观赏景点;还可以组织空间,利用不同走向、宽窄的园路分隔和组织园林空间。而基底背景通常指的是园林中承载其他景观要素的基础部分,并非园路的主要功能。
5、园林水景中的人工湖池,水面深度一般不是均匀的,其距岸边、桥边和汀步边以外1.5-2.0m的带状范围内,为安全水深,一般水深不超过多少米?
A.0.7
B.1.0
C.1.5
D.2.0
【答案】:A
解析:园林水景中人工湖池,在距岸边、桥边和汀步边以外1.5-2.0m的带状范围内属安全水深区域,通常该区域水深不超过0.7m,所以应选A。
6、随着风景园林学与生态学日益交叉与融合,风景园林的发展出现了几个转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以人工为主,突出硬质景观
B.以植物造景为主,追求自然化
C.扩大到区域大环境建设
D.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
【答案】:A
解析:随着风景园林学与生态学日益交叉与融合,风景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以植物造景为主、追求自然化,将建设范围扩大到区域大环境,以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的转变趋势。而以人工为主、突出硬质景观不符合这种发展转变,因此描述不正确。
7、单选题:短日照植物缩短夜长,开花时间会
A.提前
B.延迟
C.不变
D.不开花
【答案】:B
解析:短日照植物是指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这类植物开花主要取决于暗期长度,而非光照长度。缩短夜长相当于减少了暗期时长,这会打乱短日照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使其不能满足开花所需的条件,进而导致开花时间延迟。
8、单选题:路肩与基土结合不紧、排水不畅,从边缘向中心发展的破坏现象称为园路的
A.啃边
B.翻浆
C.反光
D.裂缝
【答案】:A
解析:啃边是指路肩与基土结合不紧、排水不畅,从边缘向中心发展的破坏现象;翻浆是指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湿软,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开裂、冒泥浆等现象;反光不属于园路常见的破坏现象;裂缝是指路面出现的缝隙破损情况。所以本题应选A。
9、庭荫树主要用于遮蔽夏日的骄阳直射、缓和酷暑袭人、营造绿荫清凉效果。树木的叶片大、枝叶浓密,荫蔽效果更好,如
A、合欢
B、梓树
C、龙爪槐
D、金钱松
【答案】:C
解析:庭荫树的选择需要叶片大、枝叶浓密,从而达到更好的荫蔽效果。龙爪槐树枝蟠曲下垂,树冠呈伞形,枝叶较为浓密,荫蔽效果好,适合作为庭荫树。合欢虽然是常见的园林树种,但它的叶片相对细小,荫蔽效果不如龙爪槐;梓树的枝叶开展,但荫蔽效果也不是特别突出;金钱松叶条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