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铺贴施工工艺标准
一、施工流程规范
基层处理(清理→冲洗)→弹设水平控制线→灰饼设置→冲筋施工→找平层涂抹→地砖铺贴→踢脚线安装→缝隙处理(填缝)→质量检验→成品保护
二、操作技术要求
(一)材料质量标准
装饰面砖需满足表面平整、边缘规整,无缺棱掉角等缺陷,且具备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面砖应色泽均匀、质地坚实,表面无暗痕及裂纹,吸水率需≤10%,尺寸偏差符合行业标准。
砂浆拌合用水应使用洁净水源,胶结材料的品种、配合比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且具有完整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面砖的材质、规格、装饰图案及固定方式,砂浆的种类配比等,均应与设计文件一致。
(二)基体处理要求
面砖镶贴的基层基体需具备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及刚度,满足荷载要求。
基层表面应平整粗糙,光滑基面需进行凿毛或界面处理。施工前需彻底清除表面残留的砂浆、灰尘及油渍等污染物。
(三)施工工艺要点
面砖镶贴应保持平整,接缝宽度符合设计规定,填缝须饱满密实,防止外墙渗水影响室内环境。
室外悬挑构件(如檐口、腰线、雨篷等)的面砖镶贴,必须设置不小于2%的流水坡度,并按规范要求留置滴水线(槽)。
面砖粘结强度判定标准:
每组试样平均粘结强度≥0.40MPa;
单试样粘结强度允许最小值≥0.30MPa(当单值<0.40MPa时)。两项指标均不达标时,判定粘结强度不合格。
砖墙面打底施工:先将基层用水充分湿润,采用1:3水泥砂浆打底,木抹子搓毛处理,施工24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3天。
混凝土基层处理:采用1:1水泥细砂浆(掺20%107胶)进行界面“毛化处理”,通过喷涂或甩浆工艺确保基层粘结力,待硬化后再进行打底施工。
面砖铺贴前需进行选砖预排,按颜色、尺寸分类,确保拼缝均匀。墙面横竖排列时,非整砖行应布置在次要部位或阴角处,优良工程严禁出现非整砖。
外墙面砖镶贴采用1:2水泥砂浆,砂浆厚度控制在6-10mm,可掺入适量石灰膏改善和易性。铺贴时应确保粘结层饱满,避免空鼓。
填缝完成后,及时清理面砖表面残留的水泥浆,采用专用保护材料覆盖,防止后续施工污染或损伤。
(四)质量验收标准
主控项目:面砖粘贴必须牢固,无空鼓、歪斜、缺棱掉角及裂缝等缺陷。
一般项目:
勾缝应密实平整,缝宽均匀一致,缝格顺直,颜色统一;
阴阳角处面砖搭接方向正确,符合装饰美学及防水要求。
三、允许偏差指标
序号
检测项目
国家标准允许偏差(mm)
企业标准允许偏差(mm)
1
立面垂直度
3
3
2
表面平整度
2
2
3
阳角方正度
2
2
4
阴角方正度
2
2
5
接缝直线度
1.5
1.5
6
接缝高低差
0.5
0.5
7
接缝宽度
设计值±1
设计值±1
注:接缝宽度检测以设计要求为基准,无设计规定时按1-3mm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