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染场地挥发类有机物多相传输扩散环境风险量化表征技
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复杂介质污染场地挥发类有机物多相传输扩散环境风险量化表征的技术框架与应用流程,为场地与区域地下水污染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管控提供方法与技术支撑。
本指南适用于层状异质松散多孔介质、裂隙(岩溶)化介质等复杂场地高精度快速量化表征挥发类有机污染物导致的环境风险精准量化表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013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14157水文地质术语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3660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HJ25.2—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25.5—2019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HJ25.6—2019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
HJ1019-2019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839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横断面调查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contamination
人为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3.2关注污染物concernedcontaminants
根据地下水污染特征和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3.3健康风险评估healthriskassessment
在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概率,计算基于健康风险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过程。
3.4暴露途径exposurepathways
指污染物从源到与暴露受体接触的途径,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来源,环境归趋和传输,暴露地点,暴露方式(本指南包括经口摄入地下水、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和皮肤接触地下水)以及暴露人群等五部分内容。
3.5危害商hazardquotient
污染物每日摄入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比值,用来表征人体经单一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
3.6致癌风险cancerrisk
人群暴露于致癌效应污染物,诱发致癌性疾病或危害的概率。
3.7可接受风险水平acceptablerisklevel
对暴露人群不会产生不良或有害健康效应的风险水平,包括致癌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物的可接受危害商。本指南中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为10-6,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危害商为1。
3
3.8地下水风险控制值groundwaterriskcontrolcut-offvalue
根据本指南规定的用地方式、暴露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平,采用本指南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获得相关数据,计算获得的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3.9统计建模方法statisticalmodelingapproaches
统计建模是建立基于概率理论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数据生成过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它通过估计参数来揭示数据的结构、预测未来结果或解释现象,常用于数据分析和推断。
3.10数据强化dataaugmentation
在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扩充或合成新的数据集来提高建模准确性的方法,同时可增加数据的多样性,从而改善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稳健性。
3.11融合采样方法fusionsamplingmethods
一种将不同数据源相结合的策略,旨在整合不同数据源特征与优势,进而有效增加建模数据充分性,提高预测精度、增强模型鲁棒性,解决模型不确定性和多尺度应用等问题。
4基本原则
4.1精准导向原则
本标准旨在建立复杂介质条件下污染场地挥发类有机物多相传输扩散环境风险精准高效表征的技术框架与应用流程及相关技术规范,为复杂介质场地挥发类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的精准高效量化表征提供快捷方法与实用量化模型,
4.2科学实效原则
应立足工程实践需求,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注重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根据不同阶段的评估目标和数据条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