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破坏性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文件大小:15.2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2.26千字
文档摘要

破坏性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风险分析

a)事故类型

地震事故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地震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为水库地、矿震等诱发性地震。

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地震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危害是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征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额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泉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水灾、火灾、毒气外泄及瘟疫等,其中以火灾和水灾最为普遍。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接到报告后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矿为单位积极组织自救,组织机构与专项预案同,总指挥为矿长xx,副总指挥为总工程师xx,成员由矿领导组成。应急救援下设五各小组,分别为现场指挥及抢险救灾组、技术组、物资供应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和后勤保障组。

职责任务: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救灾工作,当发生灾情后,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应急救灾指挥部,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批准现场救灾方案,组织现场抢险,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

a)事故处置程序

(1)现场人员立即撤至室外安全地点,来不及撤离时寻找墙角、调度台等地方避震,待条件允许时撤离;

(2)查明人员情况,发生人身伤亡时,应请求救援,并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积极开展现场自救、互救;

(3)根据伤员受伤情况,采取止血、固定、人工呼吸等相应急救措施;

(4)在保证人身安全前提下,开展设备、建筑物等巡查,收集灾情信息;

(5)迅速向上级汇报灾情及人员伤亡情况。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立即撤至室外安全地点,来不及撤离时寻找墙角、调度台等地方避震,待条件允许时撤离;

(2)查明人员情况,发生人身伤亡时,应请求救援,并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积极开展现场自救、互救;

(3)根据伤员受伤情况,采取止血、固定、人工呼吸等相应急救措施;

(4)在保证人身安全前提下,开展设备、建筑物等巡查,收集灾情信息;

(5)迅速向上级汇报灾情及人员伤亡情况。

四)注意事项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2)井下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3)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

(5)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排除有毒有害气体,避免佩带呼吸器工作,等等。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矿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佩戴自救器的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口具和鼻夹一定要咬紧夹好,中途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夹。

(2)佩带自救器操作准确迅速,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配用,等等。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兼职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抢救井下人员以专业矿山救援人员为主;

(4)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5)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6)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7)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的人员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突然改变,防止造成二次伤害,等等。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自救与互救原则

(1)安全撤离,妥善避险。

(2)沉着冷静,控制情绪。

(3)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4)团结协作,服从指挥。

地震事故自救和互救措施

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了解现场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事故类型、事故大小确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装备器材。

(2)根据灾区现场情况,制定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f)在避难硐室(救生舱)避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

(2)待救时应保持冷静、不得急躁,以减少氧气消耗,保持体力。

(3)硐室内保留一盏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