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科院青年小区10号、11号楼回填土施工方案.docx
文件大小:80.5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4.06千字
文档摘要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进度安排和劳动力组织 2

第三章回填土前的准备工作 3

第四章施工机具配备 3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点 4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6

第七章质量标准 7

第八章质量通病克服对策表 8

第九章回填土施工质量预控流程 9

第十章安全文明生产措施 9

第十一章成品保护.............................................................................................................................10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中科院中关村10号楼基础埋深标高-12.01m,CFG复合桩地基,基础开挖采用土钉墙边坡支

护方式,基础底板1.6m厚,底板外模采用砖砌胎膜,地下结构底板下及外墙外铺贴两层SBS防

水卷材。

本工程基础底板防水施工后,进行底板胎膜外的2︰8灰土回填,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到±0.00

后,进行地下室肥槽回填。按照设计图纸要求,2︰8灰土回填坡度1:0.25,沿建筑物外

墙下,底部宽度50cm,上部宽度为3.35m范围内填2:8灰土,其余均以素土回填。填土压

实系数设计无具体要求,按照常规要求一般为0.93~0.95,夯实后的干密度≥1.45g/cm3。本工

程回填土质量控制指标选用干密度。本工程基坑回填土总量:灰土约2488m3,素土约650m3。

回填土季节适逢雨季,且基坑边坡有明排水的干扰.

第二章进度安排和劳动力组织

回填土施工进度安排,统一由施工生产经理根据现场需要布置,劳动力选用有施工经验的,技

术级别高,干活认真负责的工人操作。

大量回填时,劳动力应保证30人以上,分两个班组作业。

第三章回填土前的准备工作

1.由工长组织,技术人员向回填土工进行详细交底。

2.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合理组织人员施工,做好班前施工准备和班后防雨保

护工作。

3.做好土壤夯实取样试验的准备工作。

4.测量工测设好分层标高标志筋。

5.回填土及白灰应注意覆盖保护,防止雨淋。

6.回填前基坑应清理干净杂物、垃圾、零散用具等。

7.回填前,将外墙洞口,临时进行封堵再回填,基础墙的穿墙模板螺栓孔均必须先用高标号

防水砂浆堵严。

8.地下室引出电缆、导管等处采用保护覆盖,或砌筑挡雨水井。

9.地下室外墙砌好120mm厚50号砂浆砌砖保护墙。

第四章施工机具配备

主要机具有:蛙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木耙、铁锹(尖、平头两种),2m靠尺,胶皮管、

小线和木折尺等。配备数量:

蛙式打夯机4台

手推车8辆

铁锨18把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点

1.土的过筛、搅拌及运输

(1)回填土采用2:8灰土,优先利用基坑中挖出的原土,但不得含有杂质,使用前应过筛,

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cm。

(2)回填土在基坑边6m外进行过筛,剔除、砸碎大粒径土块,清除杂物,石灰与土使用铁

皮量斗,按照体积比2:8配合,拌匀,人工翻拌不少于3遍,干土须洒水润湿,潮湿土须翻

松、晾干,使土质干燥、松散,以保证土样最佳含水率,一般最优含水量为14%~18%,现场以

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如果基坑内局部环境过湿,可适当多拌点白灰,并选用晾干土。

(3)灰土采用塔吊或溜槽运至肥槽内回填。

2.夯填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槽底清理→外墙面处理→检查原土质、拌制灰土→2:8灰土分层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

→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素土分层夯填。

(2)回填灰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为不大于3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3)回填灰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严

禁采用浇水使之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4)如须要分层分段夯实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为

1:2(高15cm、宽30c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0.5m,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分段夯

填时,不得在墙角下接缝。

(5)回填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在有管道处应用人工夯实,先在管子两侧

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

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6)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

1.45g/cm3),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7)回填土夯实时,对于打夯机无法夯实的死角,如基坑周边应采取人工夯实。木夯或石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