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砖墙砌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
文件大小:20.0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1.24千字
文档摘要

砖墙砌筑施工工艺标准

一、工艺流程

熟悉施工图纸→黏土砖湿润处理→中线复核校验→皮数杆绘制标定→底砖试排规划→正式砌筑施工→门窗洞口预留设置→梁底留空及斜砌砖待筑→质量初步检查→间歇养护8天→梁底斜砌砖二次砌筑。

二、操作要求

砌体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必须具备合格证书,其产品名称、规格尺寸以及强度等级等各项指标,均应严格符合设计文件的具体要求。材料进场时,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送检试验;对于砌筑砂浆,应依据不同的品种和标号分别制作试块,且试块的留置组数必须满足施工规范的规定。

砌筑砂浆需提前进行配合比设计,在现场拌制时,统一采用重量比进行计量,并且应使用机械进行搅拌。材料在投入搅拌前,需经过准确的过磅计量,以确保各组分的用量符合配合比要求。

砂浆的机械搅拌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普通砂浆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若为掺粉煤灰的砂浆,其搅拌时间则不得少于3分钟。

当砖墙设有构造柱时,应将墙体砌成马牙槎,同时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设置拉结筋。构造柱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需待砖墙砌筑完成后再进行。

砂浆应遵循随拌随用的原则。水泥砂浆在拌制完成后,必须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混合砂浆则应在拌成后4小时内用完。

每一楼层或者每250m3砌体中,对于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需要制作一组试块。此外,砖砌栏杆也应按照要求制作试块。

砌筑砖墙时,黏土砖应提前1-2天进行浇水湿润,严禁在砌筑过程中随砌随浇水,或者使用干砖上墙。

在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内,以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不得设置脚手架眼。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门窗洞口两侧200mm范围内以及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均不得留置脚手架眼。

临时施工洞口的净宽度不应超过1m,留槎时应留阳槎,并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设置拉结钢筋。

对于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成平拱或者设置过梁。同时,多孔砖、空心砖的表面禁止留设水平沟槽。

门窗过梁必须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过梁伸入支座的长度每边不得少于250mm。采用空心砖砌的窗台,应按照相关规程做成混凝土窗盘。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进行砌筑,严禁在没有可靠措施的情况下将内外墙分开砌筑。

砖砌体应做到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确保砂浆饱满、横平竖直,其砌筑误差需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填充墙顶部应预留2-3公分的缝隙,待砂浆干燥且砌体完全沉实后(约7天),再用水泥砂浆将缝隙挤饱,并打入石片。

三、允许偏差

实测允许偏差表(mm)

序号

项目

国家标准允许偏差值

企业标准允许偏差值

1

轴线位移

9

9

2

砌体顶面标高

±13

±13

3

垂直度

每层

5

全高

15

15

4

表面平整度(混水)

7

7

5

水平灰缝平直度(混水)

8

8

6

水平灰缝厚度(10皮砖累计)

±7

±7

7

门窗洞口(后塞口)

±5

+12、-4

+12、-4

8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