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工地智慧云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docx
文件大小:46.19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58千字
文档摘要

【项目管理】住宅与房地产2018年

【项目管理】

住宅与房地产

2018年10月

132

132

建筑工地智慧云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柳成林,许永智,商力夫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ft东青岛266071)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如何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效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建筑行业开始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建筑工地智慧云平台是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建立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本文就该平台的功能及模块设计进行概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云平台;信息管理;模块功能;总体构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8)10-0132-02

任务概述

需求分析:针对目前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以及合同等的监管和防范手段难以与工地实际结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执行效率普遍较低,信息化尚未深度融入施工现场的核心业务管理,利用信息化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监管,最终提升建筑业企业的现场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智慧工地云平台功能主要包含了工

地电子地图、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与能耗、系统管理和BIM进度展现等。

(1)工地电子地图。在地图上直观显示接入云平台的各工程的项目、人员、安全质量、环境能耗等信息。

(2)项目管理。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基本信息维护管理,包含了工地信息管理、现场设备管理、项目工作事记、通知消息等功能。

工地信息管理:对工程基本信息提供维护功能,可维护工地承建单位、工地代码、所在位置、基本描述、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建筑高度、建筑面积、项目估值、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信息。

现场设备管理:维护链接到系统的各项现场监测设备的基本信息,包含设备ID、设备名称、工地代码、设备类型、数据单位、量程、报警值、状态、分组参数等信息。

项目违规事记:维护管理工程项目期间的各项重要事项简报。

通讯录管理:维护项目内所有人员的基本通讯资料,用于向各智慧工地APP端用户推送项目人员通讯资料。

通知消息记录:检索并查看由各终端系统及联系人发送的各类消息和通知。

(3)人员管理。实现对工地现场劳务人员的数据统计分析和人员计划制定。包含了实名制员情况、上工考勤统计、进场人数统计、劳动力计划、劳动力统计、劳动力结分析、劳动力工种统计、工人信息査询、出勤预警设置。

(4)安全管理。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工地作业安全及设备运行安全的有效监管,包含安全视频监控、高支模运行监控、塔机运行监控等功能。

安全巡检:可依据违规人员、违规类型、审核状态等查询条件查询检索工

地现场上传的违规记录。违规记录主要包含了违规时间、违规类型、违规人姓名等。

视频监控:可査询每一台视频监控设备的地址、所属工地、视频地址及浏览次数等视频监控设备基本信息。

高支模变形监测:可查看指定工地上部署的高支模变形监测传感器的监测数查询方式有实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四种方式。数据可按照列表折线图、柱状图方式查看检索,并可以图片方式保存下载。

塔机运行监控:可按照塔机ID和塔机名称查找指定塔机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包含了塔机的名称、所属工地、参数、实时数据和分布情况。

(5)进度管理。基于建筑信息建模技术(BIM)实现由三维立体模型对当前建筑施工进度进展现,并可直观对比计划进度模拟与实际工程进度,帮助管理人员感知当前程状态并分析进度拖延原因。

(6)物料管理。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关键是要管控材料设备进场验收、使用安装验收、与设计和成本验证三个环节。

总体设计

(1)大数据可视化看板。基于综合数据,展示项目核心内容,包括项目基本信息、施工现场人数、项目进度、安全预警信息等,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将关键数据呈现出来。

(2)园区平面展示与实时监测。基于园区平面图,展示楼座、塔吊、养护室、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提供链接,平面图中可直接打开相应设施的具体信息,如楼座,可查看施进度;塔吊,可查看黑匣子运行数据,视频监控,可播放实时视频。

BIM模型展示。在建筑信息化、产业化背景下,实现工地现场的三维可视化以及参数化设计成果的整合,将工地现场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的过程性信息以BIM模型为载体进行展示。并留有接口,可以在后续系统版本中,实现更完整的以BIM为平台的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

人员管理:①分包商信息管理。对分包商基础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其中分包商的身份验证及履约过程管理是该模块的设计要点;②劳务人员花名册。

基于分包商对相应的劳务人员基础信息进行管理,以劳务实名制为基础后续劳务人员的相关行为分析;③人员监管。针对劳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