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折杆避雷针在机场防雷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编辑:薛红
易折杆避雷针是机场防雷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融合了“易折性”与“防雷功能”,在保障机场安quan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多重核心作用。以下从其技术特性、功能定位及实际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一、易折杆避雷针的技术特性与系统定位
1.结构特性:双重功能的集成设计
易折杆: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底部设置“易折点”(如薄弱连接件、卡槽结构),满足对机场障碍物的“易折性”要求(撞击力≤45kN,能量≤55kJ)。
避雷针: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构成,遵循《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通过主动吸引雷电并泄放入地,实现防雷保护。
集成优势:将风向指示(如需配备风向袋)、易折安quan保护与防雷功能整合为一体,减少机场地面设备冗余,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2.在机场防雷系统中的层级定位
前端防护节点:部署于跑道端、滑行道、停机坪等露天关键区域,直接面对雷电风险,是机场“直击雷防护网络”的前沿阵地。
与其他防雷设施的协同:
与机场建筑物防雷系统(如航站楼避雷带)、航电设备浪涌保护装置(SPD)共同构成“立体防雷体系”;
通过接地网与机场整体接地系统互联,确保雷电能量的高xiao泄放。
二、核心作用:安quan防护与运行保障的双重价值
1.直击雷防护:守护关键区域设备安quan
保护对象:
地面设施:跑道灯光、导航设备(如仪表着陆系统ILS天线)、气象传感器等;
航空器:停靠在停机坪的飞机,避免雷击导致的机身损伤、电子设备故障。
作用机制:
接闪器(如杆顶金属导体)作为“雷电吸引点”,将雷击电流导入引下线,通过接地装置快速泄放入地,避免雷电直接击中周边设备;
降低“反击风险”:通过良好的接地设计,减少雷电对附近金属结构的二次放电危害。
2.易折设计:化解航空器碰撞风险
安quan冗余的核心逻辑:
机场地面设备需遵循“障碍物限制标准”,易折杆在遭受飞机低速撞击(如滑行阶段)时主动折断,避免刚性碰撞导致:
飞机起落架损坏、机身结构变形;
杆体碎裂产生的金属碎片吸入发动机,引发二次事故。
与防雷功能的兼容性:
易折结构不影响防雷性能——折断点位于杆体中下部,顶部避雷针仍保持独立接地,确保雷击时电流通路完整。
3.辅助运行:优化机场气象监测与应急响应
风向指示功能(如需配备):
部分易折杆避雷针集成风向袋或风速计,为飞行员提供实时风向数据,辅助起降方向选择,尤其在侧风超标时触发预警。
应急场景中的多重价值:
雷暴天气中,既提供防雷保护,又通过风向数据辅助判断雷暴移动方向;
设备损坏后可快速更换(模块化设计),减少跑道关闭时间,保障航班准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