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评审管理规定解读
演讲人:
日期:
未找到bdjson
目录
CATALOGUE
01
总则与适用范围
02
评审流程管理
03
评审标准体系
04
专家管理要求
05
监督与责任机制
06
附则与执行保障
01
总则与适用范围
制度制定背景与目的
规范招标评审工作
确保招标评审的公平、公正、科学,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
01
通过合理的评审制度,筛选出优秀的投标人,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02
防范腐败风险
加强评审环节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和打击腐败行为。
03
促进市场竞争
适用对象与场景范围
01
适用对象
招标人、投标人、评审专家等参与招标评审活动的各方。
02
场景范围
涉及工程、货物、服务等领域招标评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采购、企业采购等。
确保评审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保障各方权益。
公开、公平、公正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评审。
依法评审
评审专家应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确保评审结论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客观、专业、审慎
评审基本原则
02
评审流程管理
全流程阶段划分
确定评审项目、制定评审计划、发布评审通知等。
前期准备阶段
对投标文件进行形式审查、资格预审等,确定合格投标人。
公示评审结果,接受投标人质疑,并进行答疑。
初步评审阶段
对合格投标文件进行技术、商务等方面的全面评审。
详细评审阶段
01
02
04
03
评审结果公示与质疑阶段
关键环节操作规范
评审专家抽取与管理
遵循随机、保密、回避原则,确保专家独立、客观、公正。
01
明确评审标准、方法、程序及评分细则,确保评审公正、透明。
02
评审过程记录与存档
详细记录评审过程,包括专家意见、评分、投票等环节,确保评审过程可追溯。
03
评审标准与办法制定
时限与进度控制
01
评审时间限制
根据项目复杂程度,合理确定各阶段评审时间,确保评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02
进度控制与调整
制定详细的评审进度计划,及时跟踪评审进度,对延误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评审工作按时完成。
03
评审标准体系
资质审查标准
企业经营资质
审查企业的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基本资质。
企业技术能力
评估企业的技术实力、研发能力及技术团队情况。
企业财务状况
考察企业的注册资本、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
企业信誉记录
查询企业的不良记录、合同违约情况等信誉信息。
技术评分细则
评估项目的技术创新程度、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技术方案创新性
考察项目的实施计划、技术路线、时间节点等是否合理。
技术实施方案
分析项目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及应对措施。
技术风险评估
评估项目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及培训方案等。
技术服务和售后
商务条款优先级
报价合理性
综合考虑市场价格、成本及利润空间,评估报价的合理性。
01
合同条款
审查合同中的付款方式、交货期、质保期、违约责任等条款。
02
供应商综合实力
评估供应商的规模、经验、行业地位及合作历史。
03
保密协议与知识产权
确保合同中包括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归属等条款。
04
04
专家管理要求
专家库建设标准
涵盖相关领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专业领域
资格条件
入选程序
库内管理
具备相应学历、职称、职业资格等要求。
严格筛选、审核、培训,确保专家库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专家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更新和调整。
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
客观公正
保守评审过程和结果等敏感信息的机密性。
保密义务
01
02
03
04
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遵守法律法规
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审,不得私自更改或降低标准。
评价标准
评审行为规范
动态调整机制
定期评估
定期对专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更新。
01
奖惩措施
对表现优秀的专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称职的专家进行警告或取消资格。
02
申诉处理
设立申诉渠道,保障专家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理专家申诉。
03
培训提升
定期组织专家培训和学习,提高专家的专业素养和评审水平。
04
05
监督与责任机制
过程监督方式
过程监督方式
监督人员组成
录音录像监控
现场监督
严格保密制度
由招标人代表、行业专家和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评审过程进行全面监督。
监督人员需在评审现场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评审活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采用录音录像方式对评审过程进行监控,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确保评审过程中各类信息的保密,防止信息泄露影响评审公正性。
违规行为界定
明确评审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如收受贿赂、私自接触投标人等。
违规行为调查
对涉嫌违规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取得确凿证据,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违规行为纠正
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如取消违规者的评审资格、重新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