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英语区域教研协同发展模式创新实践研究以深圳市坪山区小学英语学科区域教研模式为例.docx
文件大小:22.5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英语区域教研协同发展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教研工作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意义深远。区域教研作为省级教研体系的基础,对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业进步,以及教学质量提升至关重要。坪山区小学英语学科结合区域实际,深入开展协同发展的区域教研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

区域协同的教研模式致力于打破传统教研模式的限制,构建共享、合作、互助的协同教研新模式,完善教研机制,实现纵向贯通与横向互动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协同发展为核心,组建了由专家、教研员和教师构成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多样化的教研途径协同合作,旨在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模型构建

区域教研的协同发展有效地整合了各类教研资源,是一种创新的教研模式,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协同教研的共生单元(组织架构)、共生模式(协同推进)以及共生样态(共建共享)。

共生单元(组织架构)主要指向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学校三方的合作与共建,学校作为教学实践主场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和引领下,接受教研机构的指导,通过主题研究、项目实践等活动形式,共同构建一个合作、互动的共生单元(组织架构)。

共生模式主要采取协同推进的方式进行。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目标导向、过程实施以及评价反馈三大协同发展的要素。

(一)目标导向

这是协同发展的根本。主要指共同的教研目标,各参与单位需要明确并认同共同的教研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能够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包括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以及保障教育公平。

(二)过程实施

这是协同发展的核心。实施的过程涵盖教师专业的引领与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以及技术平台的应用与支持四大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六‘观’六‘指向””,这是区域教研实施的重要内容,分别是指向结构的课程观、指向内容的教材观、指向方式的语言观、指向质量的教学观、指向标准的评价观以及指向学生的育人观。这些共同推动着教育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时,才能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评价反馈

这是协同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是衡量工作成果和效率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团队持续改进和成长的关键环节,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周期以及策略优化。评价指标是基石,直接决定了评价的方向和重点。评价方法是将评价指标转化为具体评价结果的桥梁。一个有效的评价方法应该既科学又实用,能够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评价周期决定了评价的频率和时机。合理的评价周期应该既能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又能避免过度评价带来的负担。策略优化是评价反馈的最终目的。通过深入分析评价结果,团队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制订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共生样态是指由多元教研主体、教研主题、教研方式等共同塑造的教研样态,以及形成的共建共享、和谐共生的教研文化生态,教研主体包括专家、教研员及教师。专家为教研员提供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帮助教研员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养;而教研员则可以将专家的理论知识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将专家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并将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问题反馈给专家,为专家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和现实依据。这种互动与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研主体的“共生发展”,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二、路径探寻

基于前述区域教研构建的模型及区域实际,以坪山区“链条式”教科研体系“课程改革一教研科研一课堂改革一师生评价一教师培训一成果提炼”为指引,探索了“坪山区‘12345’小学英语区域教研实施路径”。

“12345\指的是“一个核心、两个转变、三项工程、四个关注、五种结合”。

(一)一个核心

核心素养体现课程育人价值,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小学英语区域教研的工作一切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

(二)两个转变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

直接决定教学改革的成败。需转变教师观念,从关注教转为关注学,从技能训练转为育人导向。

2.转变教师教育行为

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教学实例和评价案例,理解新理念和变化,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变、优化教学行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三项工程

1.强“师”工程

以分层级、分步走的方式全面提升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开展三大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实施。

第一,成长计划。以“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为依托,助推入职3年内的教师向“合格教师”快速成长。实施“纵通横联·四位一体”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运用“项目化、团队式、导师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