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时作业设计探索
一、前言
作业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巩固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张扬个性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能简单地通过减少“作业量”和“作业时间”来解决,应该从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优化作业设计结构等角度入手,追求作业的本质价值,促进作业育人功能的实现。
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ChineseNewYear的故事板块通过电子邮件、图片等形式呈现香港小朋友Anna的春节计划,以及香港的春节习俗。促进学生对中国各地春节不同习俗的理解和认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文章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ChineseNewYear的故事板块的作业设计为例,着重从优化作业结构入手,谈一谈如何提升单元课时作业的质量,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减负提质”。
二、目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基于认知结构,设计梯度性作业
作业类型的单一性。作业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大多以机械抄写、读读背背为主,年级越高抄写作业越多,趣味性作业、挑战性作业越少。
作业难度的不合理性。作业难度过易或过难都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太简单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能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太难会让学生觉得不能完成而丧失信心,形成较大的压力和负担。
作业结构的失衡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较随意,想到什么就布置什么,完全忽视作业设计结构的合理性。
三、单元课时作业设计结构的优化策略
作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是决定作业质量高低的终极指标。教师要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优化作业设计结构,设计适切的作业内容。译
作业设计要贴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教师要安排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同一单元、同一课时内不同难度的作业题量要分布合理,题自与题自之间要体现认知的梯度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秉持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见图1。
图1基于认知结构的单元课时作业设计
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相似的结构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时侧重检查学生对新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运用和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复习Anna的春节计划入手理解文本,促进学生实践,并进一步了解其他地区过春节的习俗,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探究主题,不断迁移创新。
学习理解型作业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通过以复习巩固为主的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吸收课堂所学知识。
本课时的学习理解作业侧重对语言知识的记忆,通过读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同时围绕Anna的春节计划复习,侧重对学生整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可自主选择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完成思维导图作业来巩固学习。其中,填空题是基于故事内容的重构,检查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是否能正确运用语言知识、内化语言知识。思维导图的设计目的在于将故事板块的内容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回顾Anna的春节计划,检测学生对故事语篇的掌握。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想象能力、归纳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和锻炼。
两项作业内容的设计,从读记到写、画,从抄写词组到整理归纳词组,难度逐步加大,有效促进了学生从记忆到理解的过程,既给了学生选择的空间,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用实践型作业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倡导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激活已知信息,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设计与学生生活关联、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提升的作业。
本课时应用实践型作业共有三个任务,Task1要求学生观察图片,想一想今年春节自己的计划,并在相应的图片下打钩。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从学习者变成参与者,选择与自己生活实际相关的图片,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Task2让学生用Imgoingto...来说一说自己的春节计划,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Task3对前两个任务的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畅想自己的春节计划。
三个任务的作业围绕学生的春节计划呈递进式展开,通过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关联的作业活动逐步增加难度,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分析、实践应用,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这为单元话题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迁移创新型作业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转化为素养的重要方面。迁移创新作业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板块的两项作业来源于学生的课堂提问,解决课堂遗留问题。第一项作业紧扣语篇内容,侧重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