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课题
8人之初
统编版
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认读“之、初”等13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近、远”等6个字,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3.理解课文大意,知晓“人之初,性本善”等语句的含义,初步感悟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激发好学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学习
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写字,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2.朗读背诵课文,感受《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味。
3.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4.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三字经》作为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拼音基础和简单的识字能力,能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但对于汉字的深入理解和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较浅。在朗读方面,他们能进行简单的朗读,但对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不够准确。因此,教学中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互动
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本神奇的书,里面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这本书就是《三字经》。它就像一个装满智慧的魔法盒子,轻轻打开,就能听到朗朗上口的儿歌,学到好多有用的知识。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从这个魔法盒子里取出一段特别的内容,它叫《人之初》。大家竖起小耳朵,让我们一起听听这段奇妙的内容,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播放《人之初》课文朗读,让学生认真听2遍)
教师:“大家听清小朋友们读的是什么了吗?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读一读吧。”(播放带音频文件,在教师指引下,学生跟着朗读)
教师:“这首有趣的儿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它的第一句,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人之初》。”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圈生字
教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通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也可以举手问老师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朗读并订正
教师:“哪位勇敢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发现错误就指出来。”(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错,集体订正后齐读三遍)
3.跟读课文把握节奏
教师:“同学们,跟着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还要听听诗句是怎么停顿的。大家发现了吗?每三个字一停,读起来就像在唱歌一样。”(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教师:“下面我们来一场小组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好!读完之后,我们一起齐读。比一比,看谁能最快熟读成诵。”(小组竞赛读、齐读,引导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学习任务三:合作学习,识字解意
1.同桌互助初识字
教师:“我们先来学习要求会认的13个字。大家借助课本上的拼音和刚才的音频,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音。”(同桌互相读生字,教师巡视倾听)
2.开火车巩固识字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开火车读生字的游戏,每人读一个生字,读对了,全班同学跟读三遍;读错了,大家一起订正后再齐读5遍。”(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游戏)
3.交流分享识字法
教师:“大家想一想,这些字怎么记呢?还能给它们组什么词?谁先来分享?”
学生1:“‘之’字就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可以组词‘之间’‘百兽之王’。”
教师:“这个想象真有趣!还有谁来说说别的字?”
学生2:“‘初’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一把刀,意思是刚开始。组词‘初始’‘初夏’。”
学生3:“用儿歌记‘善’,小羊坐在地上,张口说‘善良’。可以组词‘善良’‘友善’。”
(学生依次分享,教师适时补充、引导)
4.去掉拼音再认读
教师:“如果老师把这些字的拼音都去掉,你们还认识吗?让我们来挑战一下!”(去掉拼音,让学生齐答或个别回答)
5.理解韵文感悟道理
教师:“同学们识字的办法真多!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谁知道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为什么有空隙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古诗文是分段的,前两句是一段,后两句是一段,每段两句话,每句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那这篇诗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6.教师讲解课文大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小结:此句说明了人本来没有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