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问题设计策略.docx
文件大小:26.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5千字
文档摘要

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英语教学中,主题意义倡导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真实性问题,实现核心素养在课堂学习中真正落地生根。解决真实问题是学生非常关键的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模仿,或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专业人士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解决发展了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合作中构建知识,并由此生成可以迁移的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见,教师应该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线,创设贯穿单元和单课的真实情境或驱动性任务,从而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缺乏思考与行动,无论是对真实情境的创设,还是对现实问题的设计,抑或是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实现对意义探究的理解,教师们的意识与行为仍未得到有效统一。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问的问题透析

(一)设问碎片化,多关注语言知识

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聚焦课堂,专注倾听与学习,会通过持续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与解答,看似有效,但多且碎的问题关注的大多是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忽略了意义的探究。碎片化的提问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因为自主建构的过程已经由教师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铺陈来代替,所以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二)设问浅层化,多指向低阶思维

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大多停留在记忆和理解层面,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而学生在回答时也是过于依赖直观和片面的信息,很少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这样的设问方式不仅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会使主题意义的探究难以推进。

(三)设问单一化,多来自教师设计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一直是笔者研究的重点,相对活动设计来说,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处于下风,其显性之处就是设问单一化,如问题类型单一,缺乏多样性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缺少层次性,没有对问题进行梳理与分层,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单一化还体现在提问的主体往往是教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提问。

二、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的设问三思

(一)先思情境,需要提出真实的问题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是设计问题的关键所在,情境性问题是将知识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而提出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意功能和价值,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探索欲望,真问题驱动学习的真实发生、主题意义的真实探究、核心素养的真实立意。

(二)再思整合,能够提出主线性问题

基于单元或每节课,设计能够贯穿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性问题,这些问题与主题密切相关,是从起点通向终点的指南针。主线性问题要自上而下设计,从大问题到子问题再到小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性思考和不断溯源,这样才能聚焦主题意义。主线性问题要分阶设计,从事实性问题到概念性问题再到辩论性问题,激发学生进阶性思考,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逐步深入探究主题。

(三)三思运用,指向主题意义探究

问题的本质是驱动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主题意义探究的目的就是能够深入理解主题,形成见解,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以解决现实问题,体现知行合一。由此可见,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问题设计可以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到提出新的问题这一循环形成完整闭环。

三、指向主题意义探究设问的策略

(一)明确主题,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需要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前提下,清晰界定每个单元或是每节课的主题;同时,结合英语新课标的主题范畴,主题群等内容,确保主题的选择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能有效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发展。主题的确立是方向和目的地的确定,同时也为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和探讨的空间。而问题则是主题得以深化的推进器,解决现实问题是探究主题意义的抓手。主题为问题情境提供核心内容,问题情境则将抽象的主题转化为学生熟悉且可感知的实体,两者相互促进,不断推动学生通过任务或活动践行和探究主题意义。

1.确定主题:促进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主题是主题意义的基础和载体,并为主题意义提供了所属的范畴;主题意义是对主题内容的进一步发掘与呈现,学生对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的过程。由此可见,只有确定了主题,才能促使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合理且有效的探究。

2.分解主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链

将单元主题或是每节课的主题进行分解的过程,正是深入了解主题的过程,子主题更具体且可操作,同时,子主题还为创设问题情境链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在每个子情境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巩固语言知识、提升能力和落实素养目标。

3.延展主题:新的视角产生新的问题

主题是我们需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