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应用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应用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
教材及课标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对于小数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而对移动小数点改变小数的大小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了不使学生感觉学的累,必须设计一个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并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然后提出新问题,动员学生小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知道小数点的移动可以改变小数的大小。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观察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学会初步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解决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5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保护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他聪明活泼,本领高强,我们都喜欢他。这节课上,老师把他也请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例1情境图及相关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你从刚才的动画中了解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孙悟空的金箍棒是怎样变的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0.009米→0.09米→0.9米→9米
学生讨论、发言。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建立起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二、探究新知
师:什么使这些数变得越来越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教学例1
师: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1)把0.009米、0.09米、0.9米、9米化成以毫米作单位的数分别是多少?
教师板书: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2)整体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①从上往下观察。
师:把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0.09,这个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0.09,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金箍棒就由9毫米变成了90毫米。
师:把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0.9,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0.9,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金箍棒就由9毫米变成了900毫米。
师:把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小结:把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数会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②从下往上观察。
师:把0.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0.09,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0.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0.09,这个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eq\f(1,10)。
师:把0.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009,原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让学生回答单位转换。
学生讨论、反馈。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学生小组交流、发言。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巩固应用
四、课堂小结
小结:把0.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009,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eq\f(1,100)。
师: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会发出怎样的变化?
小结: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eq\f(1,1000)。
2.总结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师:谁能把刚才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遍吗?
小结: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eq\f(1,10);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eq\f(1,100);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eq\f(1,1000)。
完成教材第44页上面“做一做”。
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一”第1、5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自由讨论后发言。
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代表发言。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代表发言。
板
书
设
计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