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年级下册数学4.3小数的性质教案.doc
文件大小:43.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2.3千字
文档摘要

小数的性质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小数的性质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材及课标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三年级时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就创设故事情景引发学生猜想、思考,再根据形象直观的课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出来,最后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灵活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掌握小数的改写和化简方法,并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性质的正确运用,会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难点: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3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街时,见到过小数吗?能跟老师说说吗?

教师评价小结。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小数。

中性笔:2.50元笔袋:8.00元

师: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代表发言。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1。

(1)小结: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三个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3)师:观察这三个小数,它们从左往右有什么变化?

师: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发生改变?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2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

(2)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相互说明0.3与0.30的涂色部分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

(3)师生共同小结:0.30是30个eq\f(1,100),也就是3个eq\f(1,10),而0.3也是3个eq\f(1,10),所以0.30=0.3。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归纳小数的性质。

师:观察例1和例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几遍)

4.化简小数。(例3)

师: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3:化简下面的小数。

0.70=105.0900=

(1)学生自由讨论,口答化简结果。

0.70=0.7105.0900=105.09

学生回顾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学生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生1:1分米是eq\f(1,10)米,用小数表示为0.1米。

生2:10厘米是eq\f(10,100)米,用小数表示为0.10米。

生3:100毫米是eq\f(100,1000)米,用小数表示为0.100米。

学生观察后说出:小数的位数不同,相邻的两个小数右边的小数比左边小数的末尾多1个“0”。

生:小数的大小没有改变。

学生汇报,小结:0.30是30个eq\f(1,100),也就是3个eq\f(1,10),而0.3也是3个eq\f(1,10),所以0.30=0.3。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三、巩固应用

四、课堂小结

(2)设疑:105.0900中间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小结:105.0900中间的“0”不能去掉,否则会改变小数的大小,小数的性质指的是小数末尾的“0”。

5.小数的改写。(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商店里为什么将商品的单价标作:

中性笔:2.50元笔袋:8.00元

1.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十”第1~5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独立尝试,再集体交流汇报。

第1、3、4题指定学生口答,再交流评议。第2、5题让学生先独立在课本上完成,再同桌互查,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