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年级下册数学6.2小数的加减法教案.doc
文件大小:47.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1.85千字
文档摘要

小数的加减法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小数的加减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材及课标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继续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都经常会用到。小学数学里,不是很繁的小数加、减法,一般用笔算。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不写竖式,直接说出或写出得数。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有学习整数加减法的经历,所以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怎样列竖式进行计算。因此,注重用生活情境和知识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从最低数位算起,注意计算中进位和退位的算理,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1.理解和掌握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会运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2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7.8+2.6=8.54-4.76=1.25+6.73=

(指名板演)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7.868.30009.53.40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计算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2))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第(1)题。

课件出示题图,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神奇的大自然》8.3元,小林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1)教师巡视指导。

师板书:6.45+8.3。提问:这两个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怎样计算呢?

(2)指名说算法,全班交流,师选择竖式板书:

6.45+8.3=14.75

eq\f(6.45,+8.3),14.75)←师强调在百分位上添0,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教学例2第(2)题。

课件出示题目:《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

(1)教师巡视。

师板书:8.3-6.45。提问:这个算式的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算法。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8.3-6.45=1.85

eq\f(\o(8,\s\up6(·)).\o(3,\s\up6(·)),-6.45),1.85)

师小结:当遇到小数部分位数不一样多时,可以在末尾添“0”补位再计算。

3.归纳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①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②要从最低位算起。③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三、巩固应用

四、课堂小结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七”第5、6、7、9、10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加减法

6.45+8.3=14.757.8+2.6=

8.3-6.45=1.858.54-4.76=

1.25+6.73=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当遇到小数部分位数不一样多时,可以在末尾添“0”补位再计算。教学完例2,教材又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尝试计算,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最后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