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小学语文《文具的家》评课稿.pdf
文件大小:1.47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4.46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具的家》评课稿

今天非常有幸聆听了[授课教师姓名]老师执教的《文具的家》这一课。这堂课精

纷呈,亮点众多,充分展现了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深

刻理解。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这几个

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详细的点评。

一、精准定位,全面达成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调控和评价的作用。

在这堂课中,授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

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具、次”等13个生字,正

确书写“文、找”等7个生字,并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来看,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生字教学,如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小老

师领读等,让学生充分地认读生字,有效地落实了识字目标。在写字教学环节,教师

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进行示范书写,边写边强调笔画的书写要

领,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和笔画错误,使学生能够规范地书写生字。在朗读课文方面,教师通过范读、自由读、

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很好地达成了朗读目标。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多次提出富有

启发性的问题,如“贝贝为什么总是丢文具呢?”“如果你是贝贝,你会怎么做呢?”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

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在讨论“怎样才能让文具回家”这

个问题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也十分恰当,教师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养成爱

护文具、整理文具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感教

育巧妙地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到爱护文

具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二、贴生活,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讲述贝贝总是丢文具,在妈妈的引导下,明白了文具

也有自己的家,应该把它们送回家的故事,向学生传达了要爱护文具、整理文具的道

理。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紧扣教材,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同时又紧

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富有吸引力。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非常准确,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教学难

点则是让学生体会到爱护文具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文结合、角色扮演、联系生活实际等,有效地突出

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例如,在讲解“文具的家就是文具盒”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出

示了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文具盒里的文具,直观地感受文具的家在哪里。

同时,教师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文具是如何摆放的,引导学生

思考怎样才能让文具更好地“回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

理解,也更容易体会到爱护文具的重要性。

教师还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的

最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我是文具小管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

和文具,并记录下来自己是如何整理的。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学

到的知识,还将语文学习延伸到了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教师还推荐了一些有关爱护学习用品的儿歌和绘本,让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

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灵活多样,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授课教师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采用了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效率。

教师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

描绘的情境中。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播放了一段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