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
关键字:新课程生活经验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一、前言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
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
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
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
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
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
数学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义;
如今初中学生的活动空间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扩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广到客观世界
的许多方面,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
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问题就表现得尤为意义重大,其主要表现为:
1.数学科学的广泛应用,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0世纪下半叶数学的一个最大进展是它的广泛应用,“谁用得好,谁就赢了”(姜伯驹,
1996)数学的价值观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必将对数学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最
直接的一个结论就是数学教学要重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中,则认为逻辑
思维能力是一切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的应用在数学能力中几乎没有位置。P.Davis先生
则幽默地指出:与其把学生拘谨在课堂上进行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如让学生解答现实世界中
的问题,我们也许能赢得更多数学的信仰者。当今世界经济以及其他科学技术都有了空前的
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需要数学提出决策性结论的新型实际问题,例如,大批量生产的质量控
制和检验问题、生产的方案与配方问题、可靠性问题、大型的调度问题、通讯中抗干扰和从
微弱信号中提取信息的问题,远程控制等问题。这些成为了新的数学应用的推动力。因此数
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事在必行。
2.数学科学新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技能。
21世纪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
活、学习联系起来”。这一理论在当今的数学教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凸显出数学教
学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技能的培养。
3.数学科学教材本生的素材特点,要求数学教学重视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现在所用的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所选择的素材许多都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
现象和问题,从中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
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应从
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充分利用现
行教材的生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技能。
4.数学科学主体对象的现状,要求数学教学做到“返朴归真”。
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就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可是现今由于高考的指
挥棒,初级中学中就有许多学校成天的向老师、学生施加着升学的压力,作为数学科学主体
对象的学生不得不整天泡在题海之中,许多的初中生也因此对学习数学知识失去了兴趣。这
种现象急切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求“返朴归真”,让我们在实际生活里寻找数学、提炼数
学,驱除数学教学的枯燥无味,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真
正学好技能的目的。
三、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方法;
学生只有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问题就成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需要
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以生活常见事例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血有肉、生动有趣”的数学,学生在学习时时乐于接受的。我们教学时如果注意尽
可能使教材内容生活化,以活生生的身边事例展开数学课堂画卷,那么学生学习兴趣也就很
容易的引发起来了。
①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