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践探索.docx
文件大小:19.0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4.35千字
文档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译林版英语教材语篇蕴藏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为了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适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现有的教材内容,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增强其文化认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英语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以主题为统领,发掘教材语篇内容,找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衔接点

为了找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衔接点,教师可发掘译林版英语教材语篇中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其进行拓展与延伸,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融入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元素,创设英语语篇学习的情境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将其文化元素适度渗透到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可以为小学英语语篇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语篇文本的深度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7Chinesefestivals的Storytime板块介绍了我国四大传统节日(SpringFestival、DragonBoatFestival、Mid-AutumnFestival、DoubleNinthFestival)的英语名称、具体日期、文化习俗和传统美食等。在介绍“Mid-AutumnFestival”的美食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插图中的水果梨,发掘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即中秋佳节吃掉梨子就是吃掉“分离”,寓意家庭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教师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发掘教材中语篇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元素,用以丰富教材内容的主题意义,深度达成以文化人的目标,从而有效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融入中华古典文化元素,理解语篇蕴藏的主题意义

将书法、国画、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充分体验,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深度探索的精神。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时,可选用适切而精美的中华古典文化元素。

例如,在介绍春节时,教师可以选用放鞭炮、吃饺子、吃汤圆、穿新衣的图片;选用家家包粽子、观看龙舟比赛的相关短视频介绍端午节;选用家庭成员赏月吃月饼的画面介绍中秋节;选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理解重阳节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巧妙地营造了语篇故事学习的学习背景与氛围,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小学英语语篇故事的学习状态,沉浸于小学英语语篇文本的主题学习氛围之中,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三)融入中华文化历史典故,渗透课程思政育人的理念

中华文化中著名的历史典故是小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来源,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故事适度融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由来与屈原这个历史人物及其历史典故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样的故事背景,教师设计了相互关联、逐级递进的问题链:

(1)Whoisthestoryabout?

(2)WhydidQuYuanjumpintotheriver?

(3)WhatdidpeopledoforQuYuan?

(4)HowdopeoplerememberQuYuan?

教师通过关联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逐步引导学生细品语篇文本,充分发掘语篇中故事人物的人格特征。接着教师提问: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回答:屈原是一个正直、勇敢、心怀家国的伟大爱国诗人。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涵养家国情怀。中华优秀历史典故的融入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语篇内容及其中蕴藏的文化知识,达成英语学科育人的目标。

二、以语篇为中心,分层设计学习活动,发掘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点

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围绕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中,以此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教师从基于语篇到深入语篇再到超越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化英语语篇文本的主题意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英语学科育人。

(一)基于语篇,学习理解,深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