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的本土化探索
自然拼读教学法(Phonics)是一种通过教授学习者掌握和应用英语单词中字母和发音的对应关系来提高其阅读和拼写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将单词的发音规则系统化地教授给学习者,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的发音规律进行单词解码(decoding)和编码(encoding),从而提高阅读和拼写能力。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标只作为7\~9年级的学习内容,而语音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自然拼读教学法成为许多小学教师进行系统基础语音教学的必然选择。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自然拼读教材大多借鉴了国外的自然拼读教学顺序:
(1)学习26个字母。(2)学习26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包括a、e、i、0、u在重读闭音节单词中的短音。(3)学习a、e、i、o、u在重读开音节单词中的长音。
(4)学习字母组合的发音。
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在学习自然拼读(phonics)前已储备了大量的口语词汇,他们的词语认读大多开始于cat、hat、mat、bat、sat、rat等已熟悉发音和意义的CVC词汇。作为外语,我国儿童和英美儿童的语言环境大不相同,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潍坊市为例,其市区小学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学生此前大多没有英语基础。在缺乏母语环境条件下,能否通过自然拼读教学快速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词汇认读能力?没有学过字母的一年级学生能否学习自然拼读?如何构建自然拼读课程的本土化内容体系?怎样进行评价?笔者开展了相关系列研究。
一、起始年级自然拼读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自然拼读法对大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音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体现在拼读和拼写两个方面。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研究发现,系统的早期自然拼读教学对幼儿园的孩子和一年级学生具有显著和实质性效果,这表明系统的自然拼读教学应该在这些年龄和年级水平上实施。为验证我国小学起始年级开展自然拼读教学的可行性,笔者开展了实证研究。
笔者在本地市区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第八周选取一个班开展自然拼读教学,该班学生已基本学完汉语拼音。笔者首先随机抽取11名学生,按照设定的实验程序领读第一组假词(nonsensewords),随即检测其认读所学假词作为前测成绩;第二天教授被试一堂相关自然拼读课,次日再次检测这11名学生认读第二组难度相同的假词作为后测成绩,见表1。
表1被试学习假词认读成绩前后比较
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次结果的均值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后测成绩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前期测试的平均值(,),。学生的语音意识在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跨语言迁移现象。学生学过汉语拼音以后对字母b、p、m、f、d、t等在单词中的发音并不陌生,对自然拼读规则表现出了较强的接受意愿。
本研究证明,本校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即使没有学习26个字母也可以通过学习自然拼读提高单词识别能力。自然拼读教学应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口语词汇后尽早开始。笔者认为,在开设一年级起点英语课程的学校,从一年级下学期即可开始系统的自然拼读教学。
二、教学内容顺序调整的实证研究
基于汉语拼音和英语发音间存在的迁移现象,如汉语拼音中的双韵母an、en、in等与英语字母组合音形相似,笔者提出以下假设:学生学习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如an、en、ee、ir、oo,要比学习字母a、e、i、o、u的短音规则更容易。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笔者进行了以下实证研究。
教师在一年级下学期第三周对两个实验班开展两节课的自然拼读教学,以相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开展两种不同自然拼读内容的教学,见表2。
表2两组不同的自然拼读教学内容
教学之后随机抽取34名被试检测其朗读所学字母(组合)发音和相关单词的成绩,并对两组内容的测试成绩分别进行相关样本的T检验分析,并提出两组相关样本的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对字母组合和元音字母的短音及相关单词的朗读测验均值T检验
学生认读字母组合an、en、ee、ir、oo的成绩(,)显著高于认读元音字母a、e、i、o、u的短音的成绩,,t=2.80,;认读相关CVVC和CVCC单词的成绩()显著高于认读CVC单词的成绩(,),t=3.71,。
实验证明:学生对字母组合an、en、ee、ir、00的发音规则的掌握效果明显好于对元音字母a、e、i、0、的短音规则的掌握效果。自然拼读法的入门教学应先学发音变化少、与汉语拼音联系紧密的字母组合,如an、en、in、ee、ir、oo、ar、or、ur、ay等,后学发音变化多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如a、e、i、o、u的长、短音规则。
三、实施自然拼读教学的本土化探索
(一)重构自然拼读内容体系
基于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国家教材,笔者对自然拼读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精简,重构了小学低年级自然拼读教学内容体系,见表4。
表4低年级自然拼读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