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年级下册数学1.3括号教案.doc
文件大小:42.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1.82千字
文档摘要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材及课标分析

教材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引入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都不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小括号的基础上引入中括号,引导学生明确中括号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应先让学生说说四则运算的顺序,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尝试独立完成计算,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

1.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

2.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3.使学生养成规范答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难点:掌握括号内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两级运算的运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练习本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3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先说明计算顺序,再完成计算。(指定4名同学板演并解说)

35+12×4

48-96÷3

15+27×3+34

45÷15+21×13

找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并且在练习本中计算出结果,再说出答案

通过复习之前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起之前的知识点,同时帮助理解新知识。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二、探究新知

2.填一填。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要先算(),再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板书课题: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1.课件出示例4。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12+4×2(2)96÷(12+4)×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讨论交流。

这两个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相同点:(1)参与运算的数相同。(2)运算符号相同。(3)数和运算符号的排列顺序相同。

不同点:(1)小括号。(2)运算顺序。

2.把96÷(12+4)×2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变化。

(2)明确中括号的作用。

师小结: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师: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运算?

师小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问: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让学生踊跃回答

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集体订正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巩固应用

课堂小结

(3)总结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做之前,要求学生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动笔计算。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上并不难,但对于已经学过小括号的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会在情绪上抵触学过的知识,所以我在讲课时以添加括号这个小游戏开始,让他们自己发现小括号“不够用”然后觉得有必要用新的符号,从而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要学这一情感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