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年级下册数学7.2平移教案.doc
文件大小:41.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1.65千字
文档摘要

平移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平移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材及课标分析

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一知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例3通过让学生移一移、找一找等活动,感知图形平移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平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他们对平移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平移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1.结合操作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

2.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2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课件播放生活录像:电梯上下运行、拉开推拉窗的窗扇、升降国旗拉抽屉等场景。

师:这些是什么现象?想一想,在平移的过程中,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呢?它们的什么没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明确平移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形状、大小、方向没变,位置变了。

生回答:平移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对平移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平移)

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图)

1.动手操作,画平移图形。

师:把图形向上平移5格,你准备怎么移?

学生拿出方格纸自己操作,小组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点确定平移的距离,把原图形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连起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把图形向右平移7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刚才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了按要求平移后的图形,如果给出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让大家看图填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你们会填吗?

(1)分别指出两处要填空的虚线图,让学生直观猜测:图形向哪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回答。

(2)启发质疑。

师:现在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之间分别隔了3格和2格,为什么说图形平移了6格和5格呢?

(3)讨论交流。

师:要准确地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只要数一数对应的点或对应的线段平移了几格,就知道这个图形平移了几格。不能只数它们中间的格数。

生1:向左平移6格。

生2:向下平移5格。

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三、巩固应用

四、课堂小结

1.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说是怎样移的,怎样画的,并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平移

本课主要学习图形的平移。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感知平移,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把问题抛出来: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如果学生不能一次归纳,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平移,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以加深理解。在教学平移距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数出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格数。

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和画法,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