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初识儿童文学
目录初识儿童文学一儿童文学概述二儿童文学的特征三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
一儿童文学概述
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了解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儿童文学创作现状·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于2017年8月4日经投票表决,产生18部获奖作品。(1)小说:董宏猷《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麦子《大熊的女儿》、张炜《寻找鱼王》、萧萍《沐阳上学记·我就是喜欢唱反调》、张之路《吉祥时光》、彭学军《浮桥边的汤木》、史雷《将军胡同》。(2)诗歌:王立春《梦的门》。(3)童话:郭姜燕《布罗镇的邮递员》、吕丽娜《小女孩的名字》、汤汤《水妖喀喀莎》、周静《一千朵跳跃的花蕾》。(4)散文:殷健灵《爱———外婆和我》。(5)报告文学:舒辉波《梦想是生命里的光》。(6)科幻文学:王林柏《拯救天才》、赵华《大漠寻星人》。(7)幼儿文学:孙玉虎《其实我是一条鱼》、李少白《蒲公英嫁女儿》
一儿童文学概述价值思想未来儿童文学,是指能被儿童欣赏和接受,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主要由成年人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而创造的文学。通常所说的儿童文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总的称谓。一、儿童文学的内涵
一儿童文学概述一、儿童文学的内涵1.在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指向少年儿童的()在引导和制约着作者的创作行为。A.认知水平B.读者意识C.审美意向D.思想观念直通国考
一儿童文学概述AIDA内容性质是培养健全的社会的人。与读者对象的年龄阶段相适应具有优秀的文学价值成年人的成熟把握。一、儿童文学的内涵从儿童文学概念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二、儿童文学的四种状态01一儿童文学概述·这是指那些既为儿童所阅读又影响儿童文学发展的成人读物,如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格林兄弟的童话集以及优秀成人读物的改写本(如德·拉马雷的《圣经故事集》)、各种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
“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二、儿童文学的四种状态02一儿童文学概述·成人明确地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创作的文学作品普遍被认为就是儿童文学。这类作品在整个儿童文学作品中占据最核心的地位,如安徒生童话、张天翼童话、秦文君的儿童小说、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
“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二、儿童文学的四种状态03一儿童文学概述·作家创作只是“写出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是“为了自己得到乐趣”,而不是“为了儿童”,但他们的作品却被儿童读者接受并承认。这类作品主要是作家以青少年生活为题材的自叙传,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等。
二、儿童文学的四种状态04一儿童文学概述·如田晓菲13岁以前创作的诗集《绿叶上的小诗》《快乐的小诗》,以及重庆小诗人梁芒的诗《灯海和星海》、郁秀的小说《花季·雨季》等。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将儿童的心灵比喻成一块“白板”,“白板”上将写下什么,完全有待后天的教育。这一比喻凸显了儿童身心的可塑性,更凸显了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大意义。(一)幼儿的认知活动·在心理学上,认知的概念指的是那些使头脑中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及结果。一、儿童文学的认知性可塑性·对大部分个体来说,0~6岁的幼儿期是一个关键的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年幼的孩子将从零开始,逐渐获得对周围的事物、语言、概念等的基本认知关键的教育时期·认知教育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这一时期孩子认知活动的特征。幼儿的认知活动特点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一、儿童文学的认知性010203·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能力较低幼儿比较易于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物体、图像等,但尚未更多地发展起对事物或概念的抽象认识。·认知活动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一种泛灵思维的特征儿童期的孩子对外物的认知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自我中心特征,即幼儿倾向于将自己的思维、感觉和意图添加到所有其他生物或没有生命的物体上,从而形成了泛灵思维现象。·单一的线性理解和记忆,不具备对复杂事件的认知把握能力大部分儿童期的孩子对事件的理解和记忆都停留在简单的线性模式上,这也对幼儿的语言结构产生了基础性的决定作用(一)幼儿的认知活动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首先,儿童文学作品通常是以幼儿易于接受的图像或者形象的语言来组织的。(二)儿童文学的认知特征·与读者年龄段相对较高的少年文学相比,儿童文学与认知教育之间有着更难以隔断的密切“瓜葛一、儿童文学的认知性·其次,儿童文学善于用贴近幼儿理解能力的、形象化的方式来解释或者呈